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刘一明祖师传丨复旺兴隆建伟业之几番辛苦终成就

http://www.newdu.com 2018-04-30 腾讯道学 贾来生 参加讨论

    文/贾来生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刘一明又督工重建了三大士殿。时已暮秋,适奉谢祥之母杨孺人大寿之际,为了感谢对谢祥及其兄弟对兴隆山重修工程的善举,刘一明和谢祥进行了一番长谈,了解了谢母的一生。随后,刘一明祖师便动情地为其母写传以祝寿,赞扬其为女中豪杰。
    
    岁寒不减本来色,几度蓂灵五百春(资料图)
    原来,谢母从小就被定聘给了谢祥的父亲,可是她幼年时父母突然双亡,只得寄居舅姑家。舅姑逝世后,不到十岁的谢母聪明能干,孝顺舅舅如同父亲。后来,结婚到了谢家。
    谢公辞世后,她以女流之辈带领谢祥等四兄弟和一个女儿独立经营家中事业,教育子女,还把小儿子谢福过继给为谢家守节的大嫂。可以说,谢母以“义方教子,闺节训女,日夜操劳,肋不沾席者十余年矣”。老天不负有心人,谢家不但没有中落,家业更加富足。
    谢母的女能人之名远近闻名。直到儿女成人,谢母方交诸事而退。作为一个没有念过书的妇女,谢母不但和睦妯娌,周济四邻贫困,而且常常教育子女,上天赐福,衣食不缺,须要饶人,广行方便。心田即福田,善不亏尔,各宜勉之。
    
    心田即福田,善不亏尔,各宜勉之(资料图)
    在谢母的教诲下,谢家儿女礼貌待人,全家都行善积德。刘一明知道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有其母必有其子。谢祥在兴隆山练功十余年后,有一天突然辞别回家。
    刘一明问其原因,谢祥称就是想回家为母亲端茶送水,陪侍左右,不使老人感到孤单,至于家务杂事,谢祥早就交给了儿子思孝、思悌主管了。刘一明听了很是感动。谢家慈母孝子,真是人中楷模。
    冬天来临的时候,工程停工。徒弟和信士们跟着刘一明为兴隆山的重修劳累了大半年,也需要休整。跟随刘一明的徒弟和信士都是一些朴实憨厚、耿直豪爽之士。刘一明就在冬天时为他们讲经,并且督促徒弟们练习内修之功。另外,他还举行了隆重的传度仪式,正式收徒,还为弟子起了道号。
    
    传度弟子(资料图)
    全真道龙门派的传承字谱是:“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光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住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按照传承字谱,刘一明当是龙门派第十一代。他的弟子属龙门派第十二代,承“阳”字。刘一明祖师弟子众多,可考证的就有:冯阳贵、康阳全、张阳志、马阳健、刘阳精、李阳新、李阳益、自阳和、李阳观、仁阳固等人。第十三代中,还有唐来绣、魏来成、贾来宾、刘来庆等。
    夏秋季节,忙于建观。只有冬天时节,刘一明才可以多一些时间给众弟子讲学说易,传授内丹功法。他给一些悟性较高的弟子如冯阳贵、张阳志等都毫无保留地传授了内丹功法,平时对他们的生活起居、身心发展也是十分地关心。
    
    天气渐凉,刘一明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弟子身上(资料图)
    针对大弟子张阳全练功意念难以持久和集中的问题,刘一明写诗《示张阳全于瀛洲》劝道:
    寻真也不难,须向静中观。
    恍惚藏灵物,杳冥有法坛。
    三才从此立,八卦在他安。
    认得牢封固,炼成一粒丹。
    入夜,他从忙碌中稍作解脱。他饭前念供养咒,饭后念结斋咒,一个人从山下回到自在窝。洗手、濑口、焚香、叩拜,开始取出《周易》阅读。刘一明一直坚持读《周易》,并且搜集了各家注释,对于各家注释进行了考辨。
    
    刘一明祖师行医度人(资料图)
    他准备写下《周易阐真》和《孔易阐真》,向世人阐明他所理解的易学和丹道思想。对于《周易》,刘一明极其推崇,曾自豪地把他随身携带的易书喻为“自在窝四宝”之一,并且写诗歌颂道:
    圣贤心法理,易学最为真。
    穷到精微处,自然见宝珍。
    河洛五行露,羲文八卦分。
    若知虚白处,造化在心君。
    羲皇传太易,西伯系为经。
    先后二天理,万年列圣庭。
    无为并有为,逆顺两行持。
    只此些儿秘,卦图尽泄之。
    接下来的两年,即乾隆五十九和六十年(公元1794至1795年),刘一明忙于将兴隆山东西两峰自下而上大小宫观进行维修和整理等工作,还要为登山道路铺上台阶。
    这些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为这些宫观重塑神像。刘一明同能工巧匠们反复沟通,一再讲解,力求将神像塑得既形似又传神。西方的造型艺术重在形似,而中国的造型艺术除了形似,还要传神。
    
    除了形似,还要传神(资料图)
    要塑得传神,除了熟练的绘画和雕刻技巧外,最重要的是要理解神的精神世界。刘一明以极大的感情投入在重修宫观的整理之中,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兴隆山两峰宫观掩映,旗幡飘动,钟鼓交响,香火缭绕,殿台殿阁,焕然一新。
    刘一明朝夕奔波,守望两峰。兴隆山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俱在心中。他将栖云山的仙景归纳为二十四处。这二十四处仙景分别命名为:均利桥、洗心亭、上天梯、风月岭、脱洒台、翻影庵、寂静岩、五图峰、朝阳洞、栖仙岩、偃月炉、七星岭、冲虚台、面壁石、三台岭、灵龟石、谈道石、舍身岩、九宫台、清波涧、白云窝、炼真岩、藏灵壁。
    刘一明以极大的热情为这二十四仙景一一配诗,用美丽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栖云山充满的神奇。刘一明的《栖云山二十四景·寄调金人捧露盘》称:
    
    朝阳谈道因,清波洗心疚(资料图)
    栖云峻秀,天梯冲虚透。白云窝,藏灵岫。朝阳谈道因,清波洗心疚。翻影庵,借风月炼真复旧。三台九宫全,五图七星凑。苍龙蟠,灵龟伏。寂静生偃月,面壁舍身肉。脱洒时,均利桥继前接后。
    大半能成就大业者,除了有旺盛的精力和超强的意志外,必定也有自身的人格魅力,能收到众人的拥护。刘一明在为兴隆山日夜操劳之时,还与各地区各阶层的信士贤达广结良缘。晚上为他们读经解易,阐明丹道,平时关心他们所思所想,行医解急。
    凭借着他的高明医术和文学才华,他的信徒越聚越多。这极大地扩大了兴隆山的影响,也改变了社会对道门人士的偏见。上山来求刘一明的信士很多,有为祝寿求诗词的,有为先辈求作传的,有求题对联匾额的,有求序作跋的。至于索诗题字,刻印作画,写募捐疏,求助书稿的,更是不计其数。
    
    兰蕙丰神别有长,叶疏花淡异群芳(资料图)
    对于上山求助的信士,刘一明只要有时间有精力,都尽量给以满足。刘一明也在这些创作和奉献中从助人为乐和陶冶情操等多方面获得内心的愉悦。例如,他为一方外朋友室中四扇屏题的竹兰松菊四诗,借景生情、阐发哲理,可与文学史上同类作品相媲美。
    
    竹本虚心抱一中,浑身节操具仙丰。
    介然枝叶天生就,不与人间俗物同。
    
    兰蕙丰神别有长,叶疏花淡异群芳。
    清风摆动逍遥体,不煨檀棱满院香。
    
    体实心坚性朴淳,年深越老越精神。
    岁寒不减本来色,几度蓂灵五百春。
    
    根苗一样地中生,不与群芳比胜争。
    但看三秋霜降后,枝头分外有精英。
    他还为朋友画了《松鹤立枝图》、《鲤鱼嘘气图》等图卷并盖上自己制作的印章,并为之题诗。值得一提的是,刘一明祖师书法高明,在此,他使用的书体取自瘦金体。其中《题松鹤立枝图》诗称:
    敛花就实夺天工,独占高枝乐在中。
    一任风尘来眼底,清清静静自圆通。
    未完待续……
    (编辑:柯恩)
    本文由腾讯道学获作者授权连载发布,文/贾来生,文章版权归作者本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本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