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 八大山人 渴笔山水册 南京博物院藏 朱耷(1626-1705年) 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 与原济(石涛)、弘仁、髡残 合称“清初四高僧”,为四僧之冠。 ![]() 朱耷在画史上一直是以 强烈的个性、隐晦的暗喻、简怪的造型 和凝练的笔墨而著称,以花鸟画而名世。 他的花鸟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写意的技法, 但画风比陈淳更冷峻清逸, 比徐渭更狂放怪诞,寓意也更深刻, 并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 ![]() 在清代初期, 人们对朱耷也是以花、鸟画家视之。 但从画史演进的角度看, 朱耷的山水画 却有其花鸟画所不能代替的独特的美学价值。 ![]() 朱耷山水画 所以不为世人所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或许是因为他画山水起步较晚。 朱耷花鸟画异军突起,享誉很早, 盛名之下,他的山水画成就反而被人忽略了。 他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后 才开始作山水画, 所以他的山水画 为其早期花鸟画早已有之的盛誉所掩 也是自然的。 或许因为多年勤学不辍, 加之积年花鸟画上笔墨的修养, 使朱耷的山水画直达登堂入室之境。 ![]() 其实, 朱耷的山水画成就绝不在其花鸟画之下, 甚至以笔墨表现的深度看,胜过其花鸟画。 朱耷花鸟画成就在前, 其山水画笔墨 当然就无法摆脱花鸟笔法的限制, 有时直接以花鸟笔法作山水, 从而两者的绘画风貌和精神内涵十分一致。 朱耷的山水画艺术,精采夺目者多为小品, 无论章法、构图、笔墨、意境, 均精妙异常,令人拍案叫绝。 ![]() 在山水画创作中, 他宗法董其昌,兼取黄公望、倪瓒、米芾, 融黄一峰之“痴”、倪云林之“迂” 和米元章之“颠”于一炉, 山水多取材荒山剩水,渺无人烟; 树木歪斜,枯枝败叶,意境荒索冷寂, 但又于苍远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 反映了他孤愤的内心世界和倔强的个性。 ![]() 朱耷的山水画, 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 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 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不在于斤斤计较,而着眼于置陈布势。 朱耷用墨极为得法,深有体会, 干擦而能滋润明洁——这绝对是一个创造, 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把倪云林的简约疏宕,王蒙的清润华滋, 推向一个更纯净更酣畅的高度。 在疏密安排方面, 在大疏中有小密,大密中有小疏, 空白处补以意,无墨处求以画, 虚实之间,相生相发。 而他的严谨, 则不只体现画面总的气势和分章布白中, 一点一画旨在摅其心意, 惨淡经营,均可畅其意而达其形, 极淡之墨处见深厚和韵致, 极浓之墨处见浓情和灵动, 达到生命状态以笔墨迹化的佳境。 ![]() 朱耷的构图多“截枝式”,形象往往怪异, 基本不顾法度,信笔狂涂, 已形成了他的一大特色。 在构图上, 朱耷的不少作品均取较低的“平远”章法, 却又一反“平远”的习惯, 把前景乃至中景的树木画得十分高大, 且让远景之山同样耸立画中, 使前、中、远景之山水、树木搅在一起, 远近形象的叠合 而使空间感逐渐减弱乃至消失。 同时,朱耷在笔墨浓淡上 也并不因为远近阴阳之变化而变化,或 者远近浓淡相似,或者近淡而远浓; 或者近、远浓而中景反淡, 从而混淆了视觉空间感。 为了获得新的空间效果, 朱耷有意放弃了传统“一河两岸式”, 即前山、树,中段河、远处山的 三段空间置陈的方法, 他让前景之山、树、石 与中远景之山体浑然一气,融合一成, 有意识地消融空间透视的错觉, 而形成纯然平面的构成感。 ![]() 朱耷的用笔一部分秀润而雅逸, 有的则苍秀劲健。 喜用中锋,但侧锋皴擦处亦多。 运用浓墨干笔、渴笔最富特色, 造成被王原祁所称之“毛”的意味, 从而具有一种朦胧、虚拟的非现实感, 一种隔帘看花、隔水探月的虚幻之象。 难怪有人说 朱耷的山水画是残山剩水,地老天荒, 完全是由他独创一格的渴笔山水 和构图上的空灵给人以视知觉。 正如清代戴熙所言: “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 笪重光也说:“无画处皆成妙境。” 朱耷通过极为简洁古拙的手法, 因心造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 晚年的朱耷山水画风去繁取简, 以淡墨干笔为宗, 融诸家于一体,不法而法, 用笔虚和潇散,洋洋洒洒,意到为止, 皴法既是墨又是笔, 画面聚散开合,富有节奏韵律。 ![]() 这件以迅速笔触完成的小幅渴笔山水册, 是朱耷现存作品中最奇特的数件之一。 实际上,1693-1699年之间, 在他生命结束前的一段时间里, 朱耷完成了不少最受推崇的小型的山水册子, 都是他山水画艺术大器晚成的杰作, 它们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形式和笔法, 形成了朱耷山水画特有的苍朴率远风格。 这些山水 通常是以一种极干的笔和极少的墨画成, 有些甚至看起来像是炭笔画,而非水墨画。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山水图册》 就是其中的一部,以淡墨干笔为主, 用篆笔秃毫简扼地皴出山体、树木和房舍, 然后,稍泽以清淡水墨于峰峦坡壑, 最后以焦墨秃笔施皴,或作点苔, 用笔古拙滞重,犹如交响乐般高亢与清幽, 节奏明快而苍莽。老辣而生机勃勃。 ![]() 如同所有朱耷晚期的山水册一样, 此册由一系列对外观、情绪 和传统风格之山水的冥思所组成。 他以诗人之笔 来探索山水的外貌和个人对山水的记忆。 ![]() ·此册见于江西美术出版社 《八大山人 山水图册》2012.10.出版 ·文章来自网络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