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工作上的不快乐 也许只因太看重回报

http://www.newdu.com 2018-07-30 腾讯儒学 赵大山 参加讨论

    文/赵大山
    还记得当年大三的时候,大四的学长们就纷纷忙着找工作了。有一个师兄,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老师们都很喜欢他,系里给他推荐到深圳一家有名的能源公司工作,公司对他也非常的满意,就准备毕业一结束,就南下深圳了。
    
    对于迫切寻求工作机会的大四学长们说,这个机会可谓十分宝贵(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同学们都很羡慕他,他整天也是眉开眼笑的。有一天,忽然情况发生了变化,这名师兄独自躲在宿舍里,暗自难过。我们不知道怎么回事,不敢打扰他。
    后来消息传出来了,这位老兄,不知道脑袋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打了一个电话给用人单位,询问一个月工资多少,奖金多少,有什么补助。
    对方恼火了,还没上一天班,就大谈待遇。于是通知系里面,这个学生我不要了。害得这个师兄,一个好好的工作就没了。
    儒家文化的特色,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在职场中最现实的反映就是先事耕耘,再问收获。这是儒家文化圈中人们的普遍心理。这是有源头的
    
    一通电话,让文中的师兄失去了好的工作机会(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颜渊》记载,樊迟跟随孔子游于舞雩台下,师生们边走边聊。樊迟见机会难得,问了三个问题,其中一个就是:“请问如何增进德行?”孔子说:“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先努力工作,再想报酬的事,不是可以增进德行吗?
    樊迟对义务与权利、付出与收获的问题可能疑惑较多,在《论语·雍也》记载,樊迟向孔子请教什么是行仁,孔子因材施教,趁机回答:“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有品格的人先努力辛苦耕耘,然后才收获成果,这样可以说是行仁了。
    孔子对樊迟这么说,但在孔子自身的观念里,付出是必须的,收获反而微不足道。
    他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议也。”读书人立志于追求人生理想。如果以简陋的衣服与粗糙的食物为耻,那就不值得与他谈论什么道理了。有志向的人追求的是事业,而不是物质的享受。
    孔子曾经在周游列国途中,有一次迷路了,找不到过河的渡口,看见路边有两个人在耕田,吩咐子路去问路。这两个人恰好是隐士,得知这是孔子一行,一个隐士语带双关地说:“难道闻名天下的孔夫子都不知道渡口在什么地方吗?”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另一个隐士则把话挑明了,对子路说:“洪水泛滥,到处都一样,你要和谁去改变这样的情况呢?你与其追随四处逃避坏人的人,不如跟随我们,远离这污浊的社会,隐居田园,自得其乐”。
    子路不得要领,回来向孔子报告。孔子喟叹道:“我没有办法像他们一样过着与飞禽走兽为伍的隐居生活,如果我不与天下的苍生在一起,又要同谁在一起呢?天下的政治若是上轨道,我就不会带着你们去试图改变了”。
    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奋斗精神,不懈地为理想的实现而努力,但并没有成功。
    虽然没有成功,但他收获了万世的美名。如果问孔子,虽然历尽艰苦但换来了身后无比的荣耀,应该很值得吧?估计孔子会仰天长叹。他宁愿身后如黄土一抔无人问,也愿天下苍生获得幸福与安宁。
    农夫种田,尽管辛苦,到了秋天有没有收成还得看老天的脸色,如果来一场洪水,或者飞来一群蝗虫,一切努力都白费。教师育人,没有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弟子个个是英才,但能不能成材老师也决定不了,还得看学生是否努力。
    
    农夫辛劳一年,收成好坏还得看当时当地的自然情况(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你努力就一定有你希望得到的结果,还需要客观条件的配合。如果条件不成熟的话,你播下了希望,收获的可能是失望。因此,何必把工作赋予那么多物质的色彩?
    只管把工作做好,该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也勉强不来。不必到山里面、庙里面去修行,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工作时就是要一心一意,心无旁婺,毫无懈怠。
    那些还没开始工作,或者在工作当中时时惦记着工资、奖金、补助之类的人,是做不好工作的。不仅收获不到想像中的财位与地位,还会把快乐的心情葬送,也顺便把成功的可能性带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