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炎玉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这种很小的差异就是你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的差异。” 愉快对待生活,生活也会善待我们(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是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的一句名言。在国内,也有“心态决定命运”的说法。 可能会有人觉得危言耸听,觉得夸大其词。试想一下,如果有两个聪明才智相当的人,其中一个心态积极,不断开拓进取;另一个心态消极,总是萎靡不振。在没有其他外力因素的情况下,谁成谁败,谁得谁失,应该是可以想见的。 保守一点儿说,心态即使不能完全决定命运,也能对一个人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这影响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仔细想来,权衡利弊,这确实应该是一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事情。 “三气周瑜”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对于诸葛亮来说,只是他神机妙算的又一注脚;但是周瑜,付出的却是生命的代价。 钱穆先生曾评论说:“三国时代人物多,而且真算得人物。”周瑜自然也“真算得人物”,就连不同阵营的刘备也称赞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他在三国群像中脱颖而出,成为屈指可数的、能够与诸葛亮相比肩的人物之一,更被后世称为“一时瑜亮”。可惜,既生瑜,何生亮。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家喻户晓(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个回合过后,诸葛亮不慌不忙地铲除对手,而周瑜,不仅断送了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还在怒发冲冠中结束自己遗憾的一生。 周瑜的身上一直被贴着“器小”的标签。假设他能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下与诸葛亮一较高下的意气之争,即使不能大获全胜,也不至于被诸葛亮利用,落得个“事未成,身先死”的下场。 同样值得我们深思的,还有唐朝的一对“好基友”,柳宗元和刘禹锡。 如果说,一本正经的历史老人也有开玩笑的时候,那么,柳宗元和刘禹锡也许就是他玩笑时的杰作。 从公元793年同登进士开始,柳宗元和刘禹锡几乎都在同一时间走着同一条路: 外放为官,回京担任监察御史,参与王伾、王叔文等人发起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和朗州司马(刘),奉诏还京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柳)和连州刺史(刘)。 至此,两人纠缠了二十多年的人生道路终于分开。因为四年后,柳宗元病逝于柳州,年仅四十七岁;而刘禹锡的境况却不断好转,六七十岁时,更是身居高位,还与白居易、裴度、韦庄等文豪名士交游唱和,好不适意。 柳宗元摆脱不了“孤舟老翁”的心态,郁郁寡欢,身体也每况愈下(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然,生老病死不是我们自己所能掌控的。但是,“刘柳”之巨大差异却有着非偶然的原因。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更何况是异性兄弟呢。柳宗元本来就属于心思沉重型,在遭受政治打击、被一贬再贬之后,心态更加抑郁。就算面对风景如画的小石潭,他感到的也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刘禹锡则不同,他是越挫越勇型的,无论遇到好事坏事,都能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 刘禹锡游玄都观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他初游玄都观因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被贬,多年之后再游玄都观时,依然能够笑着道出“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样自信骄傲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豪言壮语。 极其相似的生涯却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不得不说,在这件事情上,心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拥有一个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也许不能立竿见影、立见成效,但是它能够提高生命的质量,甚至可以延长生命的长度,从而让你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实现梦想、创造成功。 拥有正能量的人,能热爱生活,自然也会取得成功(资料图 图源网络) 既然命运不可捉摸,既然未来远不可测,我们为什么不选择相信心态的力量而奋力一搏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