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江 郑板桥提出的“难得糊涂”众人皆知,也许有人觉得这只是文人嘴上说说而已,当不得真。 ![]() 糊涂一下,皮一下,给人生添油加醋(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夫子告诉我们听其言还要观其行,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郑板桥在生活中,到底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乾隆辛未秋九月十有九日,板桥。” 这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四个字的解释,世人都追求聪明,都知道聪明很难,但郑板桥却认为做到糊涂同样很难,而从聪明转向糊涂更加困难,这就让人有点百思不得其解了。 所谓糊涂,就是凡事退让一步,放人一马,不把事情做绝,留有余地。这不是为了谋求后来的回报,只是为了让自己心中安宁。 聪明者在很多时候都能够知道怎么做会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何规避风险和损失,这样做也就意味着其他人的利益很可能受到损失,得不到保障。习惯于为自己打算,再想放下这些,转而关照他人,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郑板桥这里并没有涉及利益问题,只提出了一条标准,即是否心安。 ![]() 心安理得才能过好人生。人生难得是心安(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是儒家一以贯之的精神,当初宰我就三年之丧的问题请教孔夫子,他觉得三年之丧过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守丧一年也就足够了。 孔子听了宰我的问题之后,只问他是否心安,如果心安,那你就去做吧。 郑板桥因葬父母无地,把父母安葬在家族的公共墓地中,他觉得自己“得风水力,成进士,作宦数年无恙。是众人之富贵福泽,我一人夺之也”。 自己中进士是夺了众人的富贵福泽,心中深感不安。族人捕鱼捞虾,撑船结网,破屋中吃秕糠,喝稀粥,煮野菜,贴荞麦饼,这就算是美食了,小儿女还要争抢,“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 因此在范县做官时,写信叮嘱弟弟郑墨,将自己的俸禄钱,挨家比户,逐一散给。即使是宗族中疏远的支派也要有所表示。 ![]() 善待他人,也是在善待自己(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些无父无母的孤儿,最容易收到村中人的欺负,更加应该前去慰问。还有我的旧日同学朋友,他们现在没有发达,也要分俸以敦夙好。其余邻里乡党,相赒相恤,你自己去做就可以了,直到将俸禄分散完为止。 笔墨纸砚,家中有的,要不时分给同在家塾中和儿子一起读书的各位同学。现实中经常能看到贫家之子,寡妇之儿,连买纸张做作业本的钱都没有,当观察其情形无意之中给他,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碰到下雨天不能回家吃饭,就应该供给饭食,放学时,送旧鞋给他穿回去。他们的父母虽然没给孩子好衣服,但一定会做新鞋袜让他们穿来上学堂,一旦碰上泥泞污染,再要做就难了。 郑板桥怜贫济困的仁者情怀,真是无微不至,令闻者动容。郑板桥的上述行为,在聪明人看来可能都是有去无回的亏本买卖,怎肯去做,而当他们这样想时,人心早已麻木,一切繁华的表象背后,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 ![]() 郑板桥高风亮节,体恤百姓疾苦(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如果一个人还会感到心有不安,那么他的心就还没有死,他的良知良能还在,还有羞耻感。虽然可能暂时受到尘俗的污染,恻隐仁者心尚未充分显露出来,行动上还有很多可以非议的地方。只要人心不死,一切就都有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