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明辨是非:孩子才问对错 大人只谈利益?

http://www.newdu.com 2018-11-16 腾讯儒学 余柯嘉 参加讨论

    文/余柯嘉
    不知从何时起,朋友圈里开始流行一句话:孩子才问对错,大人只谈利益
    
    判断是非的标准不一样,价值观因人而异(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人们开始认为,我们不该讨论事情的对错,因为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应该根据现实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乍一听来,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观点。然而一旦过了头,它反而成为很多人不辨是非,甘做“乡愿”的借口。
    毕竟在现实之中,随机应变与指鹿为马总是一线之隔。放纵自己,去对“是非”进行妥协,往往就是轻视错误,步入深渊。
    而这一点,在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中尤其重要。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成长为正直、善良、聪慧的人,而前提就是明了是非。
    所谓“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孔子说:“知者不惑”,因为“智者”不仅知识丰富,而且聪明智慧,能够明辨是非,具有完善的人格。
    儿童的认识往往停留于表面,内容往往集中于新奇生动的事物。
    而一般情况下,影视中的反面人物经过艺术夸张,表面形象新奇、生动,往往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可儿童判断是非、好恶、美丑的能力又很低低,因此很容易误入歧途。
    
    孩子的辨识能力低,容易犯错(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专家们总会建议家长在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判时,应该采取最直接明了的方式去向孩子传达信息。例如乖乖吃饭,整理玩具。
    家长要及时郑重地对孩子提出表扬,这会让他们明白,“我应该这样去做”。而当孩子做了错的事,给别人带来了困扰或伤害,家长也应该立刻采取行动加以制止,平息他们对错误行为的热情。
    因此他们可以在小小的脑袋中记住,“这个不该去做”。
    孩子单纯的内心往往不懂人情世故,世界太过复杂,他们很难一下去了解所有,理智的做出分析判断。
    但他们能够记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以知道何种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尽管他们可能不知道伤害是什么。
    所以动画片总是用生动的故事讲出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因为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是他们建立是非观和培养道德的基础。
    至于更多的妥协与衡量,应该留给他们在成长中慢慢体会。
    
    孩子们的世界,单纯而又容易被影响(资料图 图源网络)
    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是非观理念,相当于为一栋大楼的建造使用了质量上乘的砖瓦,这使得房子会更加耐用美观,不会为风雨倾倒。
    而一个人的心中若栽下了正义的种子,也不会轻易被邪恶腐蚀,因为它终会长成参天大树,保护弱小的善良在纷纷扰扰中依旧可以散发温暖。
    在我们的身边,从来也不缺少关于“是非观”教育的成功案例。河北省沧州市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在上学路上捡到6元钱,她在父亲的陪伴下把钱交给了执勤交警。
    考虑到孩子可能因此上学迟到,当事交警给孩子写了一份“证明”说明情况。
    对于这个几岁的孩子而言,也许他只是在歌曲中知道“在马路边捡到钱要交给警察叔叔”,却从未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又或许因为这件事迟到而受到老师批评后,孩子的心里会模模糊糊地想到歌曲中唱的是错的。
    但是,正是因为交警叔叔的一纸证明,让孩子知道即使迟到,自己也是对的,因为代表正义的警察叔叔站到了我的背后。
    面对孩子的这份纯真,家长、交警、老师选择了高度赞扬和小心呵护。而我们的孩子,会因此看到世间仍旧存在着的正义之光。
    其实,我们在对错判断中的踌躇,往往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其背后隐藏的诸多因素。
    
    孩子不能分辨对错的时候,大人应该正确引导(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因果不应倒置,是非不能混淆,这是我们都懂的道理,只是我们往往出于立场,出于利益,不愿意去承认。
    王阳明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我们不能用谎言当作错误的遮羞布,谁都不能用自己的“可怜”当作“为恶”的通行证。如果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话去颠倒黑白。那么公正从何言起?
    孟子将是非之心,视作智之端,是人之固有的德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但是在之后的人生中,我们需要努力去保有这颗珍贵的是非之心。宁愿有孑然而自豪的独守信念,也莫要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