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诚 “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然而,我们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心”是否真的已经“足”了?甚至达到了“有余”的地步了?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是“力有余而心不足”。 时常反省,自己的心是否已到达一定的高度(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有一位撑杆跳的运动员,一直苦练都无法跨过某一个高度,他绝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 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 他说:“我一冲到起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 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 他撑起竿又跳了一次,果然跳过去了。 做事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做事的高度往往不会超过我们心理的高度。如果我们在做事之前,已经把结果牢牢限定在了某个位置,那么我们最终的结果不会高出这个位置。 人不仅容易形成某种固定的行为模式,也容易形成某种固定的心理心态。 尤其是对同样一件事,几次三番地尝试却屡屡失败之后,很容易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就自然地把做事的标准降低了——因为认为自己是永远无法达到更高的高度的,限制也就由此形成了,因为心里面已经默认了一个“高度”。 我们当然不主张盲目地自信,不主张在事实已经证明确实无法实现目标时仍然抱有幻想,那样对我们同样是有害的。但是我们在设定自己的心理高度之前,是否应该百分之百地确认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已经足够尽心尽力了? 因为这个“心的高度”一旦设定并固化之后,我们基本上就不可能再打破了。 努力提升“心的高度”,给自己更多的可能(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寻求就能得到它,舍弃就会失掉它,这样寻求有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存在于我本身之内的缘故。寻求它有方法,得到它靠命运,这样寻求无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在我本身之外的缘故。 心在我们本身之内,可以求而得之。心的高度多少,心的力量大小,不在别处获得,而是取决于我们自己。 志,心之所向,意之所指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做事之前先需立志。志之中,既包含着目标、追求、决心,也包含着面对并跨越千难万阻的坚定信念。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全是鸟语花香,也会是荆棘密布;不全是晴空朗月,也会有暴雨阴霾。 阴晴有时,但心要坚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路途中要想不被荆棘、暴雨、阴霾所吓退,内心里要想不被恐惧、贪婪、忧愁所占据,就需要不断跨越心的高度,走向新的征程,而那完美的终点永在远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