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炎玉 人生如棋局,能识局者生,善破局者存,掌全局者赢。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说格局,越来越的事也关乎格局。 人生就像在下棋,每一步都需要斟酌(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么,什么是格局?格,是指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所谓“格物致知”,注重深度;局,是指时间与空间认知范围的大小,例如“全球局势”,注重宽度。 格局,涵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却又不是这三者的简单叠加。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格局,就像是“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格局,人本没有格局,活得久了,也就有了格局。 格局不是天生的,格局是需要修炼的。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的多少,决定了你思想的深度;行路的远近,决定了你认知的宽度。如果不读书,路走得再远,也只不过是一个邮差;如果不远行,书读的再多,最后也只是皓首穷经、双鬓徒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循序渐进、熟读精思,才能真正地学懂弄懂、吃深吃透。很多人因为读书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便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这是最要不得的。 因为你读书的意义,全部都在你读过的书里,她是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 荀子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知天高地厚”,可以是对他人狂妄的教训,也可以是对我们永不止步的鞭策。 不走出去,我们以为眼前所见,即是世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走出父母的安全屋,走出学校的象牙塔。在路上,可以领略到山光水色之美,也能接触到好坏善恶之人;在路上,可以见到天外天、人外人,能知道是人不如我,还是我不如人。 成长的路上要一个人走(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容人有量,着眼长远 唐太宗《帝范》有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有给你正能量的人,他们就像指路明灯,指引我们避免走入歧途;也有给你负能量的人,它们就像前车之鉴,提醒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君子有容人之量,格局大了就不会再在乎小人物的蝇营狗苟;风物长宜放眼量,格局大了就不会再纠结眉睫前的一得一失。 韩信少年时,曾受过淮阴一屠夫的侮辱,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胯下之辱”。如果他没能忍受一时之气,而是拔刀相向,刺死那个屠夫,也许淮阴侯的历史就会改写,他可能会被抓,会被判刑,会被仇杀……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资料图 图源网络) 韩信甘心受辱,不是因为懦弱或者胆怯,而是他根本就没有把那个屠夫放在眼里,不想与小人多做纠缠。他的眼里,全是天下。 格局大了,乱七八糟的事就少了,人生的道路也就宽了。就像那字,人字加谷字便是“俗”了,人字加山字才成了“仙”。所以说,高度不够,看到的都是麻烦问题;格局太小,纠结的都是鸡毛蒜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