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柯嘉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的争夺越发激烈,竞争和生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现代人要面临的,不仅是来自人类的压力,还有突飞猛进的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带来便利,也带来压力(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从阿尔法狗一次次打败围棋国手震惊世界,各大公司的高智能仿真机器人接连问世,到智能机器人充当主持人、导游等陆续上岗。 科学家们不懈地快速推进着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的运用,却也使越来越多的岗位面临着被取代的危机。 很多行业的工作者开始为自身的前途感到担忧,面对着高效率低投入的机器工人,我们还能占据这个岗位多久? 但与此相反地,也有一些人仍旧信心满满地迎接挑战。他们没有异于常人的能力,却将普通的事情做出了不一样的效果。这些人可以被称为“人才”。 所谓“人才”,并不只是将那些能做到别人所做不到的事的人,更普遍的情况是,他们能将别人也能做到的事做的更好。 他们是无可替代的人,在面对人工智能发起的“挑战”时,也能泰然处之。而“人才”们之所以能够做到把任何事情做到极致,并不是完全依靠天赋,更多的是始终如一的坚持练习。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资料图 图源网络) 欧阳修笔下卖油翁的故事正是最好的例子,面对善于射箭却傲慢的陈尧咨,卖油翁微笑的跟他说道:“这件事情没有任何技巧,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说着,便把一枚铜钱放在装油的葫芦口,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陈尧咨看着惊呆了,只好陪笑着送他离开了。 卖油翁所谓的“手法熟练”,正是靠着日复一日的重复,而且并非是麻木的机械重复,与此同时不断地运用智慧思考,探索着提高自己技巧的方法。 古往今来的成功者,多是在有意识的认真重复之中,日积月累,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学者顾炎武,曾流传着“昆山无书”的美谈。 他从小刻苦求学,以至于年纪尚轻便将家乡能看到的书都看遍了,故称其地“无书”。之后他周游全国各地,访学读书,他一生所读之书,有几万卷。 顾炎武是真正的读书破万卷(资料图 图源网络) 顾氏在《日知录·自序》中说:“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他不仅每天读书,而且坚持抄书。每到一地,遇上好书就摘抄下来。 其书《日知录》便是依靠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摘录,加之阅读时的思考集结而成。此书内容之丰富,材料之齐全,为后人所惊叹,也成为了历代学者进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工作的乐趣并不来源于工作本身,而在于你对待工作的方式。当我们在工作中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我们会越发地对工作产生兴趣和热情,也更能坚持下去。 对于某些职业而言,在一次次的重复中始终保持细致认真,对保障社会秩序,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或进一步提高生存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清洁工人一次次认真的清扫地面,铁路工人每天认真地检查每一颗螺丝钉,护士每天认真的给每个病人配药,司机认真的开好每一分钟的车,科学家们每天在实验室里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数据······ 每份工作背后都需要认真对待(资料图 图源网络) 重复的工作需要的忍耐的精神与责任意识。对这些关键的工作岗位而言,细节往往举足轻重。对他们而言,每一次全情投入地重复,有时不仅是为了变得更好,更是一份坚守的责任。 有人往往认为重复性的工作不能体现出个人价值,其实不然。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往往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建立和巩固的。在重复之中,找到坚持的乐趣,是你真正掌握生活的开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