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江 生活中,常能听到这样的言论:我这样做是爱你的呀,我怎么会害你呢?也许,单纯定义什么是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具体判断什么行为是爱而不是害,就要容易的多。 谁又说得清爱的对错呢?(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有人说爱是奉献,也许这个标准有些高。爱人并不一定要求你奉献出多少,而是当你做出这个行为时,考虑的不是自身的所得,不是让自己觉得多么光荣有面子,为的是成全他人。 在不少父母身上,就错误的理解了这份爱。总以为自己替孩子选专业、报学校、找工作,甚至于相亲找对象,就是对孩子无私的爱。看上去劳心劳力,费尽精神,操劳这么多,可是仔细分析一下,催促孩子相亲结婚,这里面有没有好面子的因素在作祟。 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成家了,自己的孩子还是单身,就好像没人要了,说出去不好听,巴不得赶紧随便找个人结婚了事。这种催促,基本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说到底,爱的还是自己的面子,根本就不是为了孩子。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和意愿,还好意思说我是因为爱你? 但是,成全亦有标准,如果孩子蛮横无理、好逸恶劳,父母也一味的成全孩子的这种行为,结果可想而知。现实中,有的学生在学校受到一点批评教训,家长就怒气冲冲跑到学校质问老师,兴师问罪。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哪里是为孩子讨回公道,分明是在助纣为虐,将公道人心践踏给孩子看。这样的爱护,助长的只是孩子的骄横之风,距离健全人格的养成,何啻南辕北辙。 君子爱人,不是一味迁就顺从,只有赞美,没有批评,绝非真爱。曾子病卧在床,病情严重。弟子乐正子春坐在床下,儿子曾元和曾申坐在脚旁,有个少年侍者坐在角落,执烛照明。少年说:“华美而又光滑,那是大夫用的竹席吧?”子春忙说:“住口!”怕曾子听到要换席子。 父母要教孩子分清对错,要有惩罚也有鼓励(资料图 图源网络) 曾子听到了,张大眼睛说:“啊?”少年说:“华美而又光滑,那是大夫用的竹席吧?”曾子说:“对,这是季孙赠送的,我没能换它。元,起来换席。”曾元说:“您老人家病重了,不宜移动。希望能到天亮,请再给您换。” 曾子说:“你爱我的心还不如那少年呢!君子爱人,力求成全对方的品德,小人爱人不顾事理,苟且求安。我现在还求什么?我只求能够合乎正礼的死去,如此而已。”大家抬起曾子,换了卧席。放回席时,还没放稳曾子就咽气了。 曾子在这里提出的“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道出了君子之爱人与小人之爱人的区别。君子爱人是为了成全对方的品德,所以才会有南宋末年,太学生王炎午生祭文天祥的事情。当文天祥被元军押赴大都途中,王炎午写作了一篇《生祭文丞相文》,要文天祥破除幻想,以死明志。 谁助你,谁害你,不可不辨(资料图 图源网络) 生祭看似违背情理,实则是要成全文天祥的大忠大节!在这里,王炎午就和提醒曾子易席的少年一样,爱人以德。而同是状元宰相的留梦炎,不断劝文天祥服事元朝,看似指出了一条高官厚禄的光明前景,实则是陷人于不义。一生一死之间,孰为真爱,岂不昭然若揭。 透过曾子和文天祥的故事,我们不难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人。切莫再沉浸于自我感觉良好的苟且偷安之中,谁是在让你积善成德,谁是在让你走向沉沦,不可不辨。所谓人同此心,当我们打着“爱人”的旗号去做的一些事情时,这份爱到底为了谁,是不是要先想清楚,以免“好心”做了坏人,还怪人家不领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