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每周诗语丨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http://www.newdu.com 2019-04-24 腾讯儒学 姚海涛 参加讨论

    文/姚海涛
    牡丹因其艳丽的色泽,浓郁的馨香,高雅的气质,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芳菲落尽的暮春孟夏之交,牡丹花华丽登场了。凭藉与生俱来的雍容华贵,力压群芳的强大气场,牡丹毫无争议地成为传统名花评选中的主角,多次斩获“群芳之冠”的嘉名。在民间,人们早就将牡丹视为当之无愧的“国花”。
    
    花中之王,牡丹(资料图 图源网络)
    牡丹有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等众多别名。其花色之丰富,据说有九大色系——白色、蓝色、红色、墨色、紫色、绿色、粉色、黄色、复色。且牡丹花开千万朵,深浅浓淡各不同。其品类之繁多,可达三百余种。其中,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尊为牡丹四大名品。
    说牡丹,不得不提唐朝。因为“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人们最初对牡丹的认识是从它的药用价值开始。早在汉代,国人就以牡丹来治疗血瘀病。而观牡丹花的历史,则始于南北朝。彼时,人们开始栽培牡丹用以玩赏,结束了“孤芳无人赏”的境遇。
    冥冥之中,牡丹与唐代有一段心有灵犀的千古缘。到了唐朝,牡丹之大美终于被发现。是时,她大放异彩,成为万人敬仰的花魁。可以说,牡丹与唐代彼此欣赏而又相互成就。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同楷书之于唐朝。
    
    牡丹,也成为了社会生活中追捧的对象(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君不见,欧、颜、柳、赵四体中有三体出自唐人之手吗?楷书早已有之,但唐人成就、广大之。牡丹亦然。
    牡丹何德何能与伟大的唐代联系在一起,成为整个朝代追捧的对象?是她饱满丰腴的身段,还是馨香馥郁的气味,抑或是浓妆艳抹的花色、硕大无朋的花朵,又或者是富贵吉祥的寓意?我想,当兼而有之。她雍容端庄的姿态风韵与唐代的精神气质配合的天衣无缝。
    所以在唐代,它活跃在熙熙攘攘的牡丹花会上,戴在《簪花仕女图》贵妇的头上,融进了诗人的佳句。是的,唐人欣赏她、怜惜她,真正懂她。
    唐朝是诗歌的时代,牡丹给诗人送去美艳无双的视觉盛宴,养成了诗人的牡丹情结。诗人不吝赞美之词,将它举在云端,写下了多少吟咏牡丹的佳句,使她成为唐风华韵的绝佳代表。
    君不见,所有的赞牡丹好句,如国色天香、人间第一、百花王等等尽出唐代诗人笔下。如李正封《牡丹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皮日休《牡丹》诗赞她,“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牡丹花容,国色天香(资料图 图源网络)
    刘禹锡《赏牡丹》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就连白居易有讽喻意味的“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牡丹的高贵。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感叹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当然,也有人不喜欢牡丹,认为她太过娇艳,过于媚俗。说其娇艳则可,谓其媚俗则不可。有人认为,牡丹似没有性格,纯属误解。她不似芍药般妖艳,也不似莲花般无情,她有着自己的真性情。
    民间流传的牡丹被贬的故事也发生在唐朝。据说,武则天成为女皇之后,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敕令长安城的百花于春天齐放。百花中的杏花、桃花等花纷纷奉命开放,唯有牡丹不屈从于淫威,坚持自我。
    武则天果然震怒,将牡丹放火焚烧,赶出长安,贬至洛阳。从与不可一世的女皇的这段过节可以看出,牡丹敢于吐露自己的真性格。
    花似人,人如花。牡丹,你又似何人?苏东坡曾将西湖比作西施,认为其“淡妆浓抹总相宜”。白居易却将牡丹与西施相比,认为“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如果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带刺的玫瑰,那么薛宝钗就是雍容的牡丹。
    
    花似人,人如花(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后来,牡丹与中国水墨的结合,成就了“富贵牡丹”这一民间喜闻乐见的图画样式。
    自唐代以来,牡丹一直活跃在诗人、画家的笔端,直到今天。如要赏牡丹绝色,有两个好去处,一是河南洛阳,一是山东菏泽。洛阳牡丹甲天下,家喻户晓。“中国牡丹之都”菏泽,众所周知。“牡丹开尽春无几”。是的,就让我们且行且珍惜,欣赏牡丹之美,珍惜大好时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