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19-05-27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
    一、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社会背景及探索
    中国历史上的明代封建中央集权专制更加强化,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出现了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作为哲学范畴里最高层次的“理”指的是一种精神本体,在明代也即是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其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作为一种规范一切的天理及宇宙的本体。王阳明对朱熹的理学理论经历了一个从认识到信仰,再从信仰到怀疑,最后开始批评朱熹的理学思想,并建立了自己的心学体系。明代开始,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凸显,不同阶层及同一阶层内部的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断裂,这就使得当时的民间社会有了较大的自我发展空间。明代的城市、交通、印刷及造纸技术非常发达,这就更加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进而形成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从王阳明的生活环境及个人事迹看,其心学思想并不是对于自觉模式的创新,而是对实现人生价值途径的探索。王阳明的学术发自于其诗词文章的潜能,其对经略有着特殊的才华。王阳明出身宦官家庭,自幼追随父亲迁居京师,并能勤奋好学,有着远大的志向。
    王阳明倡导身心之学,并立有圣人的志向,他认为,学者就应该学圣贤经略之志,破心中之贼,从而实现天下一家的大同世界,这就是王阳明心学中去人欲、存天理的社会条件与基础,同时也是其迈向圣学的重要前提。在其漫长的心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王阳明曾经有过一度隐士入山的意念,他认为隐士入山表现上是对经略之志的否定,但实际上两者是统一的。王阳明推崇仙道,其实是因为仙道中包含顺其自然而“无容私”的重要理念,最后王阳明摈弃的也只是其修持的方式与方法。入山与遗世也是其破心中贼的重要探索。上述都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重要探索及基础。抛弃世俗入山是王阳明簸弄精神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其精心思考及结合自己的人生和多次探索的结果,也是其心学归于圣学的重要保证。王阳明对佛教有着莫名的因缘,佛教的抛弃客观世界及清心寡欲理念与其“破心中贼”思想有着相似之处,同时也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中“灭人欲存天理”的重要基础与探索。
    二、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的观念及思想有着重要的联系,其哲学理论就是在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哲学命题。王阳明否定了朱熹提出的知与行区别对待的命题,王阳明认为知行是合二为一的,其在《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中就提到:“真知即所以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即真知必须通过“行”(实践)才能体现出来。另外,王阳明认为穷理是认识的深化及获取真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不行之不可以穷理,且知是行的本意,行是知的工夫。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典型,其在《传习录上》提到:“知行不可分作两事”,并强调人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及意识的行为,即所谓的致良知。王阳明提出求真理于我心来实现客体与主体的统一。而王阳明的行范围很广,包括了学、问、思、辩等多方面的内容,也即是《中庸》中“知”的四个方面,王阳明将其纳入进了行的范畴。王阳明将吾心看作天性,同时将性作为心的本体,其根源在于天,这点有着浓厚的形而上学思想。王阳明所谓的“知”就是良知的意思,是自然判断伦理道德及善恶的标准与能力,他又将其赋予了得到各自天理或本性的涵义。但是,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但不具有圣人般的素质,所以始终被物欲所掩盖,因此,只用通过格物致知的修炼才能真正回归到良知。王阳明心中就有要改变个人行为的不足及不妥之处而实现社会的圆满,因此,人们懂得良知就在于其内心是非常重要的。
    就王阳明的心学而言,为了求得放心及为学习吾心而学习客观之理是正确的,但是为了吾心而只是学习经验、知识等客观道理却是没有任何收获的。因此,王阳明鼓励学者要从吾心上来探究心体之道,并向世人告知心外无事、无理等心学道理。王阳明心学思想中的知行合一及“心即理”思想紧密相连的,“心即理”思想是知行合一思想的基础,而知行合一则是“心即理”目标实现的途径与方法。因此,在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体系中它们之间是理论与实践的集合。王阳明不但提出了知行合一、四句教、致良知等心学思想,而且还将其思想运用到现实中,其诗歌及文学的创作理念都是建立在其心学思想基础之上。王阳明非常重视心理干预的作用,强调生活中要以物为载体,贯彻其心学思想中由心悟意再到知物的重要理念。
    三、对王阳明的心学体系的认知
    王阳明的心学体系是以吾心的存在贯穿其中,并成为其心学思想的核心。王阳明将吾心的存在认为是一种“理”,及存在中的又具有活动性的实体。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包含了万物为一元的宇宙论,在其渴求的天人合一及无善无恶的道德状态中不但包含有单一的道德伦理,而且还具有实践的理论特色。就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而言,“心即理”是其心学理论的核心与理论基础,而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则是对“心即理”思想的实践,探讨着良知如何落在人事上。因此,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中包含有心即理、知行统一及致良知为其哲学思想的框架,且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心即理”思想比其他两个形成的时间要早,由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让人们了解“心即理”的内涵及意蕴,进而明白吾心即天理的重要哲学思想。这也符合认知的发展规律,人们只有先对概念(“心即理”思想)进行领悟后,才能真正付诸实践,向知行合一的方向发展。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就在于对“心即理”进行认知的前提下,对天理如何落在吾心的可能问题,通过普遍存在的道德实践及意识进行了阐释。这样,王阳明就通过学习及教育的方式将天理及吾心进行了贯通,并且还通过道德及情感来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
    总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认为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致良知内圣外王的合一,这不但是圣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同时一般的凡人也能够做到,只是程度的不同。但是,只有圣人与凡人的致良知相互凝聚在一起的时候,也即所有的人都去做这个事情,才能真正实现王阳明所期待及向往的至善境界。由此可见,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非常类似于意境的构成,其心学的实质是在对前人思想的提炼中发展而成,将道家的“返朴返淳”及释家的清心寡欲融入其心学思想中,最终达到了“去人欲,存天理”的至高境界。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延续,其深刻的“为善去恶”、“致良知”思想也是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