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恭贺加拿大《文化中国》百期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中国孔子网 newdu 参加讨论

    我是现代流行语讲的“50后”,虽然错过了初期的“三大运动(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但却经历了1956年之后的一切重大事件,其中的“文革十年”是感受最惨烈的“人间炼狱”,以至于在身体上和精神上或多或少还残留着那个时代的“劣迹”:一挥拳高喊口号就能砸难旧世界,一拍脑袋、一眨眼就能解放全人类,恨不得第二天全宇宙都洒满了共产主义的灿烂阳光。后来那些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孵化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更为惨烈的经验教训把“文化大革命”定义为“十年动乱”,恢复了“高考”,还中国人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我有幸于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入大学,之后又陆续读完研究生、做完博士后研究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其间还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生态研究室做过一年生态伦理研究。我学习和从事的工作领域五花八门,属于典型的“杂家”。但是,对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共产党领导人为什么要搞“文化大革命”,而且之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总是遮遮掩掩、相互矛盾,十分困惑不解!当然,我的困惑不解也是一种思考。鉴于“文化大革命”那种普遍思想癫狂症的教训,我不能厚颜无耻地说:在我有限的思考中已经发现了“五四”与“文革”之间关系的必然性,可以当仁不让地将我的伟大思想贡献于人类文明。
    马上就到“五四”百年的时间节点了,我有这样的心愿—相信每一个还能独立思想的中国人或许都有这样的心愿:“五四新文化”和“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对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到底意味着什么?“文革”后的“文化热”中把“文化”笼统定义为“人文化成”,沿用频繁,遂流为歪嘴和尚的经咒,谀神祛魅,无所不及,真可谓远逊“五四新文化”中的思想涵养,可叹者殊多!
    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我的一位绍兴同乡蔡仲德教授曾对我说:“五四新文化”的精神是“自由”,不是所谓的“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旗手不是共产党的先驱陈独秀、李大钊,也不是我们宽宏大量时默认的胡适之,而是提倡“兼容并蓄”—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君子儒—蔡元培,“德先生”和“赛先生”只是“兼容并蓄”在政治生活和探索自然中的两种基本方法。我是比较服膺他这种见解的。此刻,吾民族躬逢“五四新文化运动”百年之幸,兄等(梁燕城、子夜)胼手胝足的《文化中国》杂志亦有百期之运,所谓“双喜临门”,所深为可贺者,皆出于对兄等志业之厚望,联想到仲德先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遂有寄语之冲动:祝《文化中国》以“包容创新”之精神,广播先贤“经世济民”之思想,并为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之木铎。
    ——《文化中国》作者兼读者  单纯(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