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对于寒山子的信息所知不多,且存在不同的认知,但基本上认为寒山子生活的时代当为唐中前期。寒山诗中反映出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有机融合的特点。这也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究竟寒山思想中有哪些儒家因素,仍需要进一步探究,以便更好的讨论文化融合问题。 从寒山人生经历看,他生活的前三十年,基本上是在儒家文化的浸染中。从他的诗集中可以看出,寒山早年的生活往事。他出生在长安一带,少年时期与兄长一起居住,故有“少小带经锄,本将兄共居。”儒家倡导的经世思想激励着他,所以寒山说:“一为书剑客,三遇圣明君。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今日既老矣,馀生不足云。” 这里“书剑客”是指学文兼学武以求功名的儒学士人。具体而言,寒山诗中的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孝悌、仁爱、隐逸等几个方面。 一、“孝悌”观 寒山常年漂泊在外,自然常常思念家乡以及父兄。在寒山诗中多有体现。如“白云高嵯峨,绿水荡潭波。此处闻渔父,时时鼓棹歌。声声不可听,令我愁思多。谁谓雀无角,其如穿屋何。”这里“谁谓雀无角,其如穿屋何”来源《诗经·召南行露》。意思是说即使有角,也难穿屋壁。抒发了游子虽然有家,难以速归的思乡之情。又如:“去年春鸟鸣,此时思弟兄。今年秋菊烂,此时思发生。绿水千场咽,黄云四面平。哀哉百年内,肠断忆咸京。”这里的“发生”,《尔雅》认为这是“春”的异名;寒山在此比喻自己的童年时代。因为童年常与故乡和父母兄弟相联系,由思念兄弟而回忆童年,因回忆童年而更加思念故乡和父母兄弟。 这自然延伸到“孝”本身。寒山说:“弟兄同五郡,父子本三州。欲验飞凫集,须旌白兔游。灵瓜梦里受,神橘座中收。乡国何迢递,同鱼寄水流。”这里的“弟兄同五郡”,即指《太平御览》的《孝子传》中涉及到的“五郡孝子”的故事。“父子本三州”也是《孝子传》的故事。“飞凫集”用丁密孝感的故事。“白兔游”是方储孝感的故事,灵瓜、神橘也与孝感故事有关。这里多用孝感故事,是在表达在外思念父兄、欲尽孝悌的儒家情怀。当然,这也有佛教得因素。如《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起坐心相逐,近遥意与随。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 孝悌是儒家伦理的重要范畴。孝,指子女对父母之尊敬与赡养。“悌”指弟弟对兄长的敬爱。仁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孝悌则是为“仁”的根本。《论语?学而》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儒家认为,如果人人皆能孝悌,天下自然太平。也就是说,孝悌与治国紧密联系。 寒山诗云:“我见世间人,堂堂好仪相。不报父母恩,方寸底模样。欠负他人钱,蹄穿始惆怅。个个惜妻儿,爷娘不供养。兄弟似冤家,心中常怅怏,忆昔少年时,求神愿成长。今为不孝子,世间多此样。买肉自家噇,抹觜道我畅。自逞说喽罗,聪明无益当。牛头努目瞋,出去始时晌。择佛烧好香,拣僧归供养。罗汉门前乞,趂却闲和尚。不悟无为人,从来无相状。封疏请名僧,儭钱两三样。云光好法师,安角在头上。汝无平等心,圣贤俱不降。凡圣皆混然,劝君休取相。我法妙难思,天龙尽回向。”这里寒山提倡劝人尽孝、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反对对贪图安逸、不孝父母、不友兄弟的不肖子孙。 “有乐且须乐,时哉不可失。虽云一百年,岂满三万日。寄世是须臾,论钱莫啾唧。孝经末后章,委曲陈情毕。”。其中“孝经末后章,委曲陈情毕”,意思是孝经最后一章,已将人生最后归宿终不免于一死的事实已陈说详尽。《孝经》末后章是《丧亲章第十八》,其文曰:“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以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当然,也有对妻子的怀念。寒山说:“垂柳暗如烟,飞花飘似霰。夫居离妇州,妇住思夫县。各在天一涯,何时得相见。寄语明月楼,莫贮双飞燕。”这里的“离妇州”、“思夫县”尽管是寒山虚构的地名,这里表达出旷夫怨妇的情感。再如:“昨夜梦还家,见妇机中织。驻梭如有思,擎梭似无力。呼之回面视,况复不相识。应是别多年,鬓毛非旧色。”这首诗也是寒山隐居多年后怀念家乡发妻所感。 二、“仁爱”观 儒家仁爱观念既有针对个人,也有针对社会的,寒山诗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首先是对个人的教化。作为个人,首先是修身,也就是要做一个好人。寒山认为做人应该谦虚谨慎,宅心仁厚,不应攻击他人之短,也不必总是自己表扬自己。即“不须攻人恶,何用伐己善。行之则可行,卷之则可卷。禄厚忧積大,言深虑交浅。闻兹若念兹,小子当自见。” “攻人恶”即是《论语?颜渊》中的“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欤?” “伐已善”来自《论语?公冶长》的“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行之则可行:谓道可行时便行之”则是《论语?述而》中的“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修身的前提是接受教育。他说:“读书岂免死,读书岂免贫。何以好识字,识字胜他人。丈夫不识字,无处可安身。黄连搵蒜酱,忘计是苦辛。”当然,前提则是应尊重经典,不能自以为是、信口雌黄。也不能盲从年幼无知之辈,为贪小利而丧身;而应追随有智之长者,去贪而全身也。即:“浪造凌霄阁,虚登百尺楼。养生仍夭命,诱读讵封侯。不用从黄口,何须厌白头 。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钩。”“不用从黄口,何须厌白头”此典出于《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而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独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卤莽也),而有危亡之败也。” 儒家交友观在寒山诗中也有体现。寒山诗云:“他贤君即受,不贤君莫与。君贤他见容,不贤他亦拒。嘉善矜不能,仁徒方得所。劝逐子张言,抛却卜商语。”这首诗以《论语·子张第十九》为基础,即:“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寒山以《论语》中此段话为背景,前四句乃批评子夏之观点。意思是如果他人较己贤明即接受其为友,否则即不与其为友;则己较人贤明,人愿与汝友,汝却不愿与之友,己不贤则人亦拒。如此则人人亦无友矣。五六句乃子张之观点,对于较己贤善之人应予表彰,向其学习,对于不如自己之人则应给予帮助,使其进步,此方是仁者之存心,如此交友方能各得其所。最后二句,劝依子张之言而交友,莫依子夏之观点。 由修身推延到齐家,也是寒山诗中关注的内容。寒山诗云:“教汝数般事,思量知我贤。极贫忍卖屋,才富须买田。空腹不得走,枕头须莫眠。此言期众见,挂在日东边。”有的诗劝人耕织、批评慵懒。如“妇女慵经织,男夫懒耨田。轻浮耽挟弹,跕躧拈抹弦。冻骨衣应急,充肠食在先。今谁念于汝,苦痛哭苍天。”那么,如何才能致富呢?寒山提倡说:“丈夫莫守困,无钱须经纪。养得一牸牛,生得五犊子。犊子又生儿,积数无穷已。寄语陶朱公,富与君相似。” 教育子弟也是齐家的重要内容。寒山诗讲到:“养子不经师,不及都亭鼠。何曾见好人,岂闻长者语。为染在熏莸,应须择朋侣。五月贩鲜鱼,莫教人笑汝。”意思是应为孩子辈谨慎选择明师益友,令其学习做人的道理,才能自立,进而显亲扬名。其中,“五月贩鲜鱼”所表达的是:五月酷热,鲜鱼自然极易腐臭,所以五月贩鲜鱼,就是比喻与恶人为友。这与《孔子家语?六本》所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寒山诗还关注社会教化。寒山的青少年时代,为了考试科举,需要学习儒家经典,儒家思想观念薰染是自然的。其中诗云:“国以人为本,犹如树因地。地厚树扶疏,地薄树憔悴。不得露其根,枝枯子先坠。决陂以取鱼,是求一期利。”因唐朝为避太宗名讳, “民”改为“人”。即是“以民为本”。“以民为本”乃儒家仁政之基本立场。寒山将人民比喻作土地,国家喻为大树。他反对当权者对民众实行横征暴敛的政策。这种忧国忧民、民为国本的观点,很显然是儒家思想观念的自然流露。 三、“隐逸”观 寒山的人生在三十岁左右发生重要转折,三十岁后进入隐逸期,但初期隐居时期在较近人烟的地方居住,与陶渊明的田园生活相类似,并且这一时期的诗作明显有陶渊明诗歌的痕迹,诗中用字多有来自陶诗。如:“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常念鹪鹩鸟,安身在一枝。”这里的“琴书”缘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巾车”也来自《归去来兮辞》。再如“茅栋野人居,门前车马疏。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书。”其中“门前车马疏”来自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则是陶渊明《归园田居六首》之一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即便到了“道家期”,寒山诗中仍有许多儒家因素。他写道:“默默永无言,后生何所述。隐居在林薮,智日何由出枯槁非坚卫,风霜成夭疾。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这里的“默默永无言,后生何所述”出自《论语?阳货第十七》“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此述未能悟道立言、成名后世之忧虑。”进入所谓“佛家期”,仍有“有鸟五色彣,栖桐食竹实。徐动合礼仪,和鸣中音律。昨来何以至,为吾暂时出。傥闻弦歌声,作舞欣今日。”这里“徐动合礼仪,和鸣中音律”既是“凤凰动止徐缓,合乎礼仪;鸣声和雅,中于音律也。” 当然,寒山诗中还体现了其他儒家文化。例如,诗的内容的借用。“四时无止息,年去又年来。万物有代谢,九天无朽摧。”这显然是《论语?阳货》“中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获得的启发。“秉志不可卷,须知我匪席”也是出于《诗?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等等。 寒山诗中的儒家观念产生,从大环境看,与唐代儒学的兴盛发展是分不开。唐武德五年,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标准的取仕制度建立,儒学再度成为国家所确认的官学,加上儒家自创立起就注重经世致用、人伦风化,这个观念自然也成为有志于科举与仕途的人们的思想准绳。从小空间讲,也和寒山长期隐居在天台山,深受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影响。寒山诗创作原则也是其原因之一。他曾说:“我诗合典雅。” 寒山并不否认其诗在选材上的俗,多数诗反映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他所指的“我诗合典雅”是从立意角度,符合自从《诗经》以来的优秀诗歌传统。寒山诗所体现出的 “由释入儒”的趋向,为宋代理学产生提供了文化土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