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林墓门是孔子墓甬道的大门,对营造幽深肃穆的氛围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墓门建造年代史无明著,学界又众说不一,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人们对孔林建筑布局的认知。本文通过对《阙里文献考》《重建斋厅记碣》等文献和碑刻史料的对照辨析,认为“永乐二年说”当系刊刻错误所致,而“永乐十二年说”系觉而未察作出的不当推测,提出墓门始建于“永乐二十年”的推断。墓门在孔林建筑布局中,起到了承前启后、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孔林 墓门 斋厅 思堂 孔林墓门 孔林墓门位于曲阜孔林洙水桥北,是孔子墓前甬道的大门。门三间、悬山绿瓦顶,建于石台阶之上,两侧出八字墙。由于此门建造年代史无明著,学界有明永乐二年、永乐十二年、金代和年代不详等多种说法,其中“永乐十二年说”是当前主流意见。墓门作为孔林内主要建筑之一,始建年代众说不一,影响着人们对孔林建筑布局的认知,有必要作一番考察。 一、墓门始建年代几种说法 墓门,指墓前或墓室前甬道的大门。历代阙里文献对孔林墓门的相关记述较少,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永乐二年(1404)说。始见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成书的孔继汾《阙里文献考》:“成祖永乐二年,五十九代衍圣公患思堂基制狭小……因更加恢扩,又作墓门三间。”这是目前所见关于孔林墓门的最早记述。 二是永乐十二年(1414)说。见于 1994 年出版的《孔子文化大典》和近年出版的《游读曲阜》:“墓门(神门)之建始于汉永寿三年(157),金代时位于今享殿处,明永乐十二年重建。”此说为当前主流意见,景点说明牌和导游词多采用此说。 三是年代不详说。见于 1994 年出版的《孔子故里志》:“墓道大门,位于洙水桥北……始建年代不详,清初重建。” 四是金代说。见于 2016 年出版的《孔林历史文化解读》:“据《阙里文献考》记载,明永乐二年(误,应为十二年即 1414 年,因孔彦缙永乐八年才袭封衍圣公),孔子五十九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彦缙‘作墓门三间’,现代资料多从此说。但金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孔林图中已有此门,而北宋《鲁国之图》中则无。说明该门可能始建于金代,具体年代无考。” 以上几种说法,多未注明出处。因《阙里文献考》“永乐二年说”最为早出,似乎最为可信。但“永乐十二年说”,又好似是对《阙里文献考》“永乐二年说”的修正。通过文献史料和碑刻资料的考证,不难发现以上几种说法皆有商榷的必要。 二、墓门始建年代辨析 根据《阙里文献考》记述,有必要了解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缙的有关情况。孔彦缙(1401—1455),字朝绅,五十八代衍圣公孔公鉴之子。1岁时父亡,名与字皆为明仁宗登基前任太子时所命。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十二月袭封衍圣公,时年10岁。孔彦缙承袭衍圣公后,留意圣祖林庙,多有作为,被族人赞誉为“贤宗”。永乐九年(1411),奏请敕修阙里孔子庙,永乐十五年(1417)竣工。永乐十五年(1417)春,鼎新重建尼山孔庙,历时一年有余。永乐二十年(1422),扩建孔林斋厅。永乐二十一年(1423),为保护圣祖林墓,避免周围居民打柴破坏林木,力助时任曲阜县尹孔克中起围墙、创门宇、建巡铺,使孔林防护设施日渐完备。明英宗正统八年(1443),孔彦缙请当朝著名书法家黄养正撰书,新立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泗水侯墓、沂国述圣公墓和宋兵部尚书袭封文宣公之墓(中兴祖孔仁玉墓)等墓碑,也就是孔林内现在所见诸碑。景泰六年(1455)十月,孔彦缙卒,享年55岁。代宗命礼部治丧,工部治坟茔,按照一品官阶墓葬定例在墓冢前树立神道石仪,开创了孔林内衍圣公墓冢石仪建制。自孔彦缙起,衍圣公墓冢前立神道石仪遂成定例,一直延续至清末,彰显了墓主的荣耀。 可见,《阙里文献考》载永乐二年衍圣公孔彦缙“作墓门三间”,显然时间上有误。永乐二年(1404),孔彦缙尚未袭封衍圣公,况且年方4岁,对于孔林扩建斋厅、做墓门一事,断不可为。亦如《孔林历史文化解读》所疑:“明永乐二年(误……因孔彦缙永乐八年才袭封衍圣公)。”但是《孔林历史文化解读》提出金代孔林图中就已有此门,是否就是如此呢? 图一 《孔氏祖庭广记》孔林图 查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孔林图,通过石仪、孔子墓和墓门相对位置的比照,可以发现孔林图中墓门位于现在享殿处,并不是现在墓门所在的位置。图中显示的墓门系东汉永寿三年(157)韩敕所建的神门,也就是《阙里文献考》 所记“东汉桓帝永寿三年,鲁相韩敕修孔子墓,墓前造神门一间”(图一)。《孔林历史文化解读》“金代说”,当系作者查看《孔氏祖庭广记》孔林图不细致而误判。 “永乐十二年说”虽为目前主流意见,但由于《孔子文化大典》《游读曲阜》等书籍所引文献皆未标注出处,难免让人怀疑是作者发现“永乐二年说”不成立而作出的“推测”。因为永乐九年(1411)至十五年(1417)间,衍圣公孔彦缙奏请,敕修阙里孔子庙,有可能在此期间一并重建孔林斋厅并移建墓门于今址。 近期,笔者在整理孔林碑刻时发现,《重建斋厅记碣》对永乐二十年(1422)孔彦缙扩建孔林斋厅一事有较为详细的记述: 为厅三大楹,前檐后步,悉按法程。门楼三间,势极高亢,俱以坚木为之……是厅也,肇基于永乐辛丑之八月,落成于次年壬寅之五月。 《重建斋厅记碣》现镶于孔林斋厅(又名思堂)东厢房内东墙,孔颜孟三氏子孙教授司教授张敏撰,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缙等立石。此碣孔祥霖《曲阜碑碣考》卷三丙部有记。 斋厅,又称思堂,是祭祀前族人待祭、追念祖先的集合地,更是祭毕行“相见之仪”的重要场所,其功能定位是为“亲骨肉,叙昭穆”。东汉永寿三年(157)鲁相韩敕在孔子墓前创建斋厅三间。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85),权袭封衍圣公孔图片重修斋厅。永乐二十年(1422),孔彦缙重修斋厅,落成“斋厅三楹”“门楼三间”。可见,孔彦缙不仅对斋厅进行了修缮,还修建门楼三间。但是,按照传统建筑规制,如果斋厅建造三大间,那么院门楼断不可能建三间。门楼要么一间,要么没有。目前,斋厅院前建有门楼一间,也证明了此建筑形制。由于《重建斋厅记碣》没有明确说明当时所建门楼位置,我们是否可以猜测孔彦缙所建“门楼”就是斋厅院西紧挨着的三间墓门呢? 《阙里文献考》载: 成祖永乐二年,五十九代衍圣公患思堂基制狭小,当金元间权主祀事五十代孙图片虽经补葺而未改其旧,因更加恢扩,又作墓门三间。 文中“又作墓门三间”与《重建斋厅记碣》“门楼三间”相互印证,可以得出孔彦缙新建“门楼”就是现存的“墓门”。《阙里文献考》记“永乐二年”,与《重建斋厅记碣》相互抵牾,显然应以碑碣记载为准。但是孔继汾《阙里文献考》专考阙里(曲阜)故实,在辨旧志、新志之失的基础上,还兼及所闻见之口碑资料,一向被学者据为信史,且正如《孔林历史文化解读》所疑孔彦缙永乐八年才袭封衍圣公,孔继汾不应记述错误。那么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古文“二”与“廿”相近,“永乐二年”并非孔继汾记述错误,而应系刊刻错误所致。永乐二十年(1422)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缙始建孔林墓门当确信无疑。后人发现“永乐二年”不成立,但是觉而未察,简单依据孔彦缙敕修孔庙时间而推测提出“永乐十二年说”,也就自在情理之中了。 三、墓门对孔林建筑布局的影响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孔子去世“葬鲁城北泗上”(《史记·孔子世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陵墓受到重视,从最初的“茔不过百亩,封不过三版,祠宇不过三间”,不断增扩至占地三千余亩,成为当今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据记载,东汉永寿三年(157),鲁相韩敕修孔子墓园,在孔子墓前创建神门一间,斋厅三间,易旧祠坛为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诏准孔子墓建造石仪,因梁山农民起义爆发,石仪“虽以克成,委扑于坟林外污泥中,积有日矣”。宣和五年(1123),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立于宣圣坟前,实擢奉朝廷尊师重道之意也”。近千年来,徽宗朝所造石仪一直守望着圣墓,成为孔林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组石仪(原宋代所造翁仲,于清代移至子思墓前,现甬道两旁翁仲系雍正十年镌刻)。至此,孔子墓前建造有神门、斋厅、石仪等建筑物和石像生八石,位置及相互关系如《孔氏祖庭广记》孔林图中所示。 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权袭封衍圣公孔图片修建斋厅。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曲阜县尹孔思凯为禁樵牧,建筑林墙和宣圣林神门(即二林门) ,孔继汾称之为“建重门”,使孔子墓前有两个神门。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增扩林地五十六亩。明成祖永乐二十年(1422),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缙扩建斋厅,新做墓门。永乐二十一年(1423),创建孔林围墙。永乐二十二年(1424),建宣圣林坊。孔彦缙在孔林神道上建筑墓门时,东汉所建神门和宋代所造望柱、文豹、甪端、翁仲等石像生赫然在目。墓门的建造,形成了孔子墓前神门—墓门—神门的“三门”之制(图二)。 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弘泰拆除孔子墓前汉代神门而创建享殿,并在宣圣林神门上架建观楼,重修驻跸亭、洙水桥并新建东西平桥两座。孔弘泰拆除汉代神门创建享殿,是为满足孔林祭祀和优化林内建筑格局的需要,使孔林在功能设施上更加完备,林内建筑布局形成了孔子墓前享殿—墓门—神门的“一殿两门”之制(图二)。 图二 《阙里志》(嘉靖本)孔林图 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兖东兵备道佥事李一鳌捐俸重修孔林,建造宣圣林门(大林门),并在大林门和二林门前各镌石狮一对,形成了孔子墓前享殿—墓门—宣圣林神门(二林门)—宣圣林门(大林门)的“一殿三门”之制。 综上可知,孔林建筑布局在明代有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墓门建造后,又次第建筑了享殿、观楼、大林门,孔子墓前的建筑经历了从“三门”到“一殿二门”再到“一殿三门”的发展过程。嘉靖元年(1522)曲阜新城修筑后,辟出了长达 1266 米、直达北城门的孔林公共神道和万古长春牌坊、神道碑亭等,最终奠定了目前孔林内外建筑的整体布局。 永乐二十年(1422),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缙在思堂西新建墓门,与东汉永寿三年(157),鲁相韩敕在孔子墓前创建神门、斋厅,有异曲同工之妙。新建墓门置于高台之上,从门前平地不易看见墓门内的一切,跨入墓门后,松柏深深、石仪并立、甬道幽长。人们登墓门,穿甬道,过享殿,入墓园,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墓门位于孔子墓园、享殿和石仪的正前方,在孔林建筑布局中起到了承前启后、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营造出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作者系孔子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