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金石气”之辩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中国文化报 倪文东 参加讨论

    
    听颖师琴歌(局部) 王铎
    “金石气”的“金”指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如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钟、鼎、彝、簋、盘、镜等;“石”则指古代的石刻书迹,如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量碑刻、墓志、造像、经幢等。
    “金石气”是中国书法风格的另一大宗,在中国书法史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书法史的发展看,金石派书法的发轫较早,先秦和秦汉以来,大量的青铜器铭文、碑刻、摩崖、造像、墓志等,成为书法家表现自己书法风格的重要载体。东晋至唐宋以后,帖札盛行,加之北宋之后刻帖的大量出现,使得碑派书法受到严重的冲击。清代以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碑学家,力倡碑学,使得碑学大盛,其影响至今未衰。
    关于“金石气”,历代书家有许多论述,王铎曾说:“学书不参透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多也。”他认为要使自己的书法作品显得古拙,摆脱俗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学帖的同时参入碑的特点。所以王铎虽然是明末清初的帖学大家,由于他潜心临摹二王的法帖,又参入碑学的风格,所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什么是“金石气”?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概括得十分精辟,他说:“石鼓、钟彝、汉魏碑刻,有一种雄浑古拙之感,此所谓‘金石味’……古人粗豪朴厚,作文写字,自有一种雄悍之气。然此种‘金石味’也与制作过程、与时间的磨损有关。金文的朴茂与浇铸有关,魏碑的刚劲与刀刻有关,石鼓、汉隶,斑剥风蚀,苍古之气亦醇。古代的石雕、壁画,也都有这种情况。这些艺术作品,在当时刚刚创作出来的时候,自然是已经很好,而在千百年以后的现在看来,则往往更好。”(潘天寿《谈汉魏碑刻》)潘天寿先生不但精辟地概括了古代书迹中“金石气”的渊源和特点,而且还对其在现代艺术审美中所表现出的特征,表示赞叹。所不同的是,近现代以来的书法家,则要用柔软的毛笔在宣纸上,来模仿、追求和创造书法作品的金石趣味,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创作实践中,书法家所写出来的作品既不能没有一点金石趣味,也不能一味地描摹和颤抖。
    在这一点上,清代的何绍基作得比较成功,他发明的回腕法,则是有意在追求涩势和行笔的苍茫趣味。而清末民国时期的李瑞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但他的行笔过于颤抖,笔笔颤抖,写隶书颤抖,写楷书也颤抖,就有些过头了,反而不如他的学生胡小石把握得好。历代以具有“金石气”风格、以碑派书风著名的书法家有钟繇、郑道昭、李邕、颜真卿、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吴昌硕、康有为、李瑞清、吴大澂、沙孟海、刘自椟等。有许多精彩的西周金文和汉魏碑刻书法作品,都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但这并不影响这些作品本身金石气的茂美风格,其将传之久远。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