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大学》中的政德观

http://www.newdu.com 2022-11-18 济宁日报 王琳 参加讨论

    《大学》是儒家论述“德治”思想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从书名来看,就是在大学(古称太学)里所讲授的博大而精深的圣王之学,也可称“大人之学”。正如宋代朱熹所言,《大学》是“为学纲目”,是“修身治人底规模”。譬如建房,读《大学》等于先搭建房屋“间架”,以为将来“却以他书填补进去”。这意味着《大学》既是学者“初学入德之门”,又是儒学思想体系的最高纲领。它依据孔子“仁”的思想,以“德治”为指导,阐明了儒家“修己以安人”的圣王之道,强调了执政者的品德才智对天下兴亡和人民祸福的关键影响。从《大学》主旨来看,显然是把执政者作为言说对象,意在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才。今天,在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总体要求下,《大学》所蕴含的“以德修身”理念和“以德治国”思维,值得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思借鉴。
    慎独不欺。“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大学》认为修身贵在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其实质就是“毋自欺”。只有不自欺,才能做到不欺人。然而要做到不自欺,首先应在慎独上下功夫。那何为慎独?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像许多双眼睛在注视自己,许多只手在指点自己,以真实的自律超越想象的他律,始终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对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这种慎独修养同样弥足珍贵且十分必要。为政者不可能时时处于别人监督之下,如果内心自律失守,外在诱惑就会趁虚而入。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只有时刻做到慎独自律、表里如一,才能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思想定力、道德定力,才能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
    如保赤子。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中国历史几千年流传的重要经验。《大学》引用《尚书·康诰》篇中“如保赤子”一句来告诫为政者要像母亲保护初生的婴儿一样保护民众。对待民众的需求,应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身为老百姓的父母官,人民所喜欢的,他也喜欢;人民所厌恶的,他也厌恶,时刻将百姓心之所向作为自己的施政依据。为什么如此重视民心?《大学》指出,“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民心所向关乎政权稳定,殷商覆亡的前车之鉴告诫我们,什么时候重视民众、以民为本,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民众、与民争利,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今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世界“百年来最成功的政党”,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传承了这种爱民情怀,树牢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面对群众千头万绪的事,要千方百计地办,确保解决问题讲质量、有效率、人性化,真正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举贤任能。为政者识人用人的水平是其德行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当年秦穆公伐郑,在崤地被晋击败,归后悔过,作《秦誓》以告诫群臣。《大学》选而用之,“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断断”“休休”意为忠诚老实、善良敦厚。为政者既需要心怀仁爱,又应当惜才敬才、用人合宜。“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发现了贤人而不能选拔荐举,即使选拨了也不能尽早重用,这是对贤人的怠慢。这种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人才观贯穿了整个中国政治发展历程,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有重要启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攻坚克难的改革任务,党员领导干部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以德修身、以德识人,如此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共同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