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27条: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作者:严思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原载于 常州市孔子思想研习会 网站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正月廿三日壬午 耶稣2016年3月1日 漆雕开曰:“吾斯之未能信”【1】。夫子说之。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2】。曾点言志,夫子许之【3】。圣人之意可见矣【4】。 【1】漆雕开曰:“吾斯之未能信”。 《论语·公冶长》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2】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3】曾点言志,夫子许之。 《论语·先进》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4】圣人之意可见矣 《论语·颜渊》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孟子·滕文公下》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曰:“…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孟子·滕文公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本条疏解: 本条没有问者,阳明先生直抒胸臆,开示弟子,让弟子们把《论语》此三章串联起来研读,最后以“圣人之意可见矣”作总结。孔子到底何意?阳明先生没有直接点明。儒家尊王道,黜霸道,“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从《论语》三章以及阳明先生的开示中须读出王霸义利之辨来。 齐宣王想从孟子那里打听齐桓公、晋文公争霸的相关事迹,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正如梁惠王一见孟子就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孔门之学乃为己之学,己欲立而立人,外王事业从内圣功夫中自然扩充出去,或如阳明先生所谓“虽亲民,亦明德事也”,故儒家尊王贱霸,自不待言。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孟子有个学生叫陈代,劝说孟子去面见诸侯。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一根绳子弯曲了只有一尺长,伸直了有八尺长,陈代认为独善其身是“枉”,如弯曲了的绳子,故曰“宜若小然”。走出去建功立业为“枉尺而直寻”,犹如伸直的绳子。孟子认为“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陈代只是以利言“枉”与“直”,如果以“道”言,“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均是直道而行。 孟子曰:“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君子之经世致用,不过是立身行道,修己以安人,正己而正人。孔子曰“政者,正也”“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即是此意。王道与霸道可以从“始”“终”两方面去进行辨别。从始位上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修己以安人”从“修己以敬”中自然开出来。如果舍己而向外求索,以智与力假借仁义之名以建功立业,“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则是“枉己”,孟子所谓“以道殉乎人者也”。从终位上说,在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功业其实是“明明德于天下”,外王事业其本质为尽性功夫,复其天地万物之一仁,故先王虽功被天下、富有四海,却能“达不离道”。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所谓“不与”,即天下为公,不以天下为一家一姓之私产。大程子曰:“三代之治,顺理者也;两汉以下,皆把持天下者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