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李翠|绍邵公墨守 续《公羊》薪火——王树荣与《绍邵轩丛书》

http://www.newdu.com 2023-03-27 《走进孔子》 李翠 参加讨论
《绍邵轩丛书》,王树荣撰,1935年由安徽安庆东方印书馆印行。20世纪70年代,台湾艺文印书馆《丛书集成三编》曾经影印,2008年收入林庆彰主编《民国时期经学丛书(第一辑)》。此丛书是专论《春秋》之作,著者博取历代《春秋》学之书,引证甚繁,以阐明《公羊》何休注。因平生服膺何休(字邵公),王树荣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绍邵轩”,自署绍邵轩主人,并将自己有关公羊学的著作称为《绍邵轩丛书》。 王树荣,字仁山,又字乐静,别号戟髯、相人偶,晚号晚山,室名刚斋、相人偶居、绍邵轩。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吴兴区)人。生于1872年,卒于1952年。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举人,宣统元年(1909)毕业于第一期京师法律学堂,师从法律家沈家本。历任山西高等检察厅检察长、江苏高等检察厅检察长、河南高等审判厅长、湖北高等检察厅检察长、最高法院检察署检察官。(据郑奎《绍邵轩主人王树荣年谱初编》)在经学方面,王树荣受同乡崔适影响较大,在史学、法学、诗词、族谱等方面皆有文章留存,著有《元秘史润文》《刚斋法学丛刻》《刚斋吟草漫录》等。 王树荣像 一、旦暮遇之,拳拳服膺 王树荣自述“平生于《春秋》一经,宗主凡三变”(《续公羊墨守序》),他幼时好《左氏》,后读《穀梁》,自言“疑窦丛生”,及接触崔适《春秋复始》与清代诸公羊家著作,始遵信《公羊》,服膺何休。 清初至乾嘉时期,以惠栋、戴震为代表的实证研究是为《春秋》学主流,学者多以古文经学为学术宗旨,“家家许郑,人人贾马”。《左传》以事解经,较之《公羊》《穀梁》以义解经,更符合清代学者的实证口味。嘉道以降,社会突变,学风替嬗,繁琐的考证校雠之学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关注现实的公羊学逐渐成为救亡图存的理论武器。今文《春秋》乘势大兴,出现了凌曙、刘逢禄、宋翔凤、龚自珍、王闿运、廖平等一批今文经学家。王树荣游京师遇同乡崔适,读其《春秋复始》,又借得今文家藏书若干,博观而审思,“然后知邵公墨守之学,诚忧乎不可几及也”。 何休,任城樊县(今山东济宁东)人,生于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卒于灵帝光和五年(182)。据《后汉书·儒林列传》,何休与其师博士羊弼,“追述李育意”,攻难贾逵和《左传》《穀梁》二传,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意为:《公羊》之义如墨翟守城之严密不可攻,《左氏》弊病深入膏肓不可救治,《穀梁》则义短亏缺犹如残疾不当大任。其《春秋公羊解诂》更是被视为汉代公羊学的最后成果,是春秋公羊学两百年发展的总结。(杨向奎:《论何休》) 何休画像 王树荣认为何休注《公羊传》依据胡毋生《公羊条例》,本自七十子之遗说,是《春秋》经注之最深造有得者,不可妄相訾议。他对郑玄作《箴膏肓》《起废疾》《发墨守》,牵引《左氏》以难何休的行为愤慨不已,故以接续何休学为己任,作《续公羊墨守》《续穀梁废疾》《续左氏膏肓》,为何休辩护,并反攻郑玄,立誓“必使公羊之大义炳如日星,而后《春秋》笔削之微权昭回云汉”(据郑奎《绍邵轩主人王树荣年谱初编》,其所撰《治公羊家言》《确遵何邵公》《墨守家法》等文未刊)。曾自书楹帖“高密礼堂漫云写定,任城墨守未许轻攻”,并镌小印“卖饼家数”(三国时魏人钟繇不喜欢《公羊传》,称《左氏》为“大官厨”、《公羊》为“卖饼家”)。在《公羊何注考订序》中,王树荣感叹:“庄生有言:‘万世之后得一圣人,知其解者,犹旦暮遇之也。’吾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哉?” 二、博取诸家,续成七种 《绍邵轩丛书》包含《续公羊墨守》三卷、《续穀梁废疾》三卷、《续左氏膏肓》六卷、《公羊何注考订》一卷、《箴箴何篇》一卷、《续公羊墨守附篇》三卷、《读左持平》一卷,共七种十八卷,持论精湛。如在《公羊何注考订》一卷中,王树荣兼采何若瑶《春秋公羊注疏质疑》和张宪和《读公羊注记疑》考订何注;而朱愚庵、管缄若、袁简斋诸家之说无足轻重者,他也在《续公羊墨守附篇》中不惜加以评弹,以驳正《春秋》总论三则。其取材之丰、用力之勤,可见一斑。 《续公羊墨守》三卷,主旨在于尊《公羊》家法,固守何休之学。王树荣提出读《春秋》必通三世、三统、黜杞故宋、亲周王鲁之微言大义,而后始知圣人修《春秋》之旨。《墨守序》批判孔广森作《春秋公羊经传通义》意欲沟通三《传》,却援引《左氏》以乱之,“是犹凿冰求炭也”,而庄存与《春秋正辞》,刘逢禄《春秋公羊何氏解诂笺》又往往阑入《穀梁》义,“亦不啻鱼目之混珠”。 在《续左氏膏肓》六卷中,王树荣指出《左氏》本不传经,列举了《左传》六谬:“左氏非编年之史”“左氏无释经之例”“左氏有增窜之文”“左传多乖牾之事”“左氏多违经之处”“左氏非传经之传”。在俞樾《左传古本分年考》的基础上,王树荣考证今本《左氏》已被妄为分割,以阐明其非编年之体。又认为《左传》之五十凡例既与《春秋》合,则其原本无例。 王树荣受崔适《春秋复始》影响,在《续穀梁废疾》三卷中,言《穀梁》“合众手造成,或剿窃他书为己有,或移公羊甲传以作乙传,故其伪难知”。并言宣帝广立学官,于《春秋》仅有颜氏、严氏,未诏立《穀梁》,而《穀梁》乃刘歆所撰。非深明《左》《穀》之非,无以见《公羊》之是;非尽摒《左》《穀》之说,亦必乱《公羊》家法。 《春秋复始》书影 在《续公羊墨守附篇》中,他认为:《国语》为刘歆杂采他书所作,绝不是《左氏外传》,《左传》是刘歆改窜《左氏国语》而成。论述“左氏之伪”和“《国语》非左氏外传”时,他不赞同康有为、崔适等人把古文经典一概指斥为“伪经”的看法,可以说是别有创见。 当然,其考证中也有不甚严谨的一家之论,如认为“胡毋生”即“壶遂”。他的第一个理由是,胡、壶古字通,“毋乃长言之语声,毋生字子都。郊、遂、都、鄙皆郭外地名。遂字子都,当系一人”。第二个理由是,壶遂所说“孔子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与司马迁述其闻董生“以达王事而已”“王道之大者也”之言完全吻合。见解虽新颖,立论却牵强。 三、“三阙”存佚,文献递变 《绍邵轩丛书》并未自辑《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之佚文,故难知王树荣是据哪种辑本续写的“三阙”。清人“三阙”辑本不少,多源自《四库全书》本,各家辑本题名或有不同,多注明“郑玄撰”,但录何休文与郑玄驳难之文。 世间流传之“三阙”又分为何休原本与何、郑合编本。据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之《箴膏肓》《起废疾》《发墨守》篇“提要”记载,《隋书·经籍志》有《左氏膏肓》十卷、《穀梁废疾》三卷、《公羊墨守》十四卷,皆注明“何休撰”,此当为何休原本。又别有《穀梁废疾》三卷,注明“何休撰、郑玄释、张靖笺”,则郑玄释本与何休原本在隋代尚存。至《旧唐书·经籍志》,则分别注明“何休撰、郑玄箴”“何休撰、郑玄释”“何休撰、郑玄发”,此时郑玄释本已与何休原本合而为一。无论是何休原本还是何、郑合编本皆散佚大半,宋以后便不见著录了。及至清人编纂《四库全书》,始见题名“郑玄撰”之“三阙”辑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箴膏肓》一卷、《起废疾》一卷和《发墨守》一卷是据“山西巡抚采进本”,未明是写本还是刊本;还称此本《箴膏肓》二十余条、《起废疾》四十余条、《发墨守》四条应与宋人王应麟很有渊源,或为其所辑。 《绍邵轩丛书》书影 王树荣为清同治时生人。辑佚者众多。王复、武亿、孔广林、袁钧、黄奭、王谟、庄述祖、刘逢禄、皮锡瑞、廖平皆对“三阙”有过辑佚或研究,其中王复所辑“郑氏遗书”本出版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后世刊刻的丛书中多转刻此辑本。王树荣所用“三阙”或为此辑本。 四、结语 王树荣出生于浙江湖州的文学世家,既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也受到过新式学堂的现代教育,其法律、诗词等著述中既有对自己生世的感叹,又饱含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遵信今文,笃守《公羊》家法,但受中西、新旧之学冲撞融合的潮流裹挟,在有关《春秋》学的诸多见解中,染上了时代色彩。借由“三阙”辑本,王树荣看到何休与贾逵、郑玄等古文经学家论战的焦点所在,了解到何休对《春秋》三传的思考与态度,继而对古文学家以古文经典非难《公羊传》、非难何休的做法做出了异代回应。尽管在某些方面,他对这场汉末学术公案的认识有所偏颇,但仍不失为对何休之学的一次较全面而系统的探析和创造性阐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