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经稗疏》为明末王夫之作,大抵辞有根据,不尚空谈,多出新意。对蔡沈《书集传》苏拭《东坡书传》也有辩正。 《书经稗疏》·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夫之撰。夫之有《...
《仪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部汉族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之前篇目...
经,指儒家传统的经典著作。从西汉到清代,有十三种儒家文献渐次取得“经”的地位,形成了“十三经”。 最初儒家的经典为“六经”,就是孔子所说的“六经”,即《诗》、《书》...
七略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 中国第一部官修目录。西汉经学家、天文学家、目录学家刘歆在公元前6~前5年间编成,为政府新校本图书的...
《周礼》原名《周官》,是西汉景、武之际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得的先秦古书之一。 贾公彦《周礼正义序》载:“《周官》孝武之时始出,秘而不传”;“既出于山岩屋壁,复入于秘...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
《山海经》系古代地理类史书,十八卷,撰者不详。西汉刘歆校书时,有三十四篇,歆并为十八篇;《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十三篇;今本为十八卷,计山经五,海经十三。记大小名山...
最初是摘字本,即将需要解释的《毛诗》正文、毛《传》、郑《笺》的字句用朱笔摘出来罗列,再在后面用墨笔加以疏解,因此《毛诗》原文及毛《传》郑《笺》在这一版本系统中并非...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包括《论语》在内的这些儒家经典,在先秦并没有受到重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使儒家学派的发展和其思想的传播...
《经典释文》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唐代陆德明撰,凡30卷。首为《序录》,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
“经”有“五经”、“九经”、“十三经”之说。“五经”指的是先秦时代《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
《诗序》,《诗经》研究著作。齐、鲁、韩、毛四家诗原本都有序,但三家已失传,此为《毛诗序》的简称,有“大序”、“小序”之分。 《毛诗序》,古代汉族诗歌理论。著者一说为...
“三礼”之名始于东汉郑玄,指《周礼》、《仪礼》和《礼记》。皮锡瑞在其《经学通论》中有论述:“三礼之名,起于汉末,在汉初但曰礼而已,汉所谓礼,即今十七篇之仪礼,而汉...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史记》建立了杰出的通史体裁。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的通史名著。无论说它是古代中国史学史的最...
盛夏享用冷饮,都以为是现代人才拥有的福分,其实,古人利用他们非凡的智慧,早就会将冰块储存到夏天去享用了。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部门,对千阳县战国时期的尚家岭遗址进行田...
描绘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贸易场景的敦煌壁画 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的中国瓷器 克孜尔石窟 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作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交往大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经历了...
曾经看到一幅画。画上一个赤面长须的将军,坐在虎皮大椅上,手执一卷蓝皮古书,在灯下细读,旁边的案上放着一匣同样颜色的书,椅子后面赫然竖着一柄大刀。后来又在很多地方看...
乌纱帽是中国古代官员佩戴的一种标志性官帽,而宋代的这种官帽又有自己的特殊标志——帽后配挂一根又平又长的翅,晃动起来忽忽悠悠的样子挺搞笑,这种怪模怪样的帽子学名叫展...
望京作为地名,至少已有近千年历史了。出处主要有四个,其中既见于典籍,亦有广泛流传、真实可信的民间传说。 清代于敏中所辑《日下旧闻考》及吴长元所辑《宸坦识略》中均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