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女真学研究涉及女真考古、历史、文化、族源、语言等诸多方面,有历时时间长、研究范围广、研究领域宽、阶段性成果多的特点。 自17世纪以来,俄国人就开始注意到了阿穆...
内容提要 《金瓶梅》研究是国际汉学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早在18世纪,《金瓶梅》即在域外广泛传播。经过几个世纪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域外《金瓶梅》研究大致可分草创、...
《被冷落的缪斯:中国沦陷区文学史(1937-1945)》,(美)耿德华著,张泉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36.00元 20年前,我热情高高地在旧书铺搜罗1949年之前出版的老刊物,收集的范围大致是文学艺...
近年来在美国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当中,学者们比较关注从物质文化的层面切入古典文学研究。物质文化指的是社会生活的物质层面,比如说衣食住行等等,它反映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
国外研究中国热潮之表现 20世纪40、50年代之前,世界上开展中国研究的数量仅仅局限于德、英、法、俄、美、日等少数几个国家。然而,20世纪80年代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中国人的精神已经成为全世界的文化财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西方人的视角审视中国,是了解我们自己的一条捷径。 《势:中国人的效力观》 余莲 著 卓立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第一章 导言:旧秩序 在二千年中,中国积累了大量历史文献,以致文献学早已成为一门专业。研究中国史的中外史学家经常提供书目,竭力防止初学者陷入浩瀚的历史文献之中。对于英语读...
一 对近代史覃思精研的史学家桑兵先生,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的近代日本留华学生一章开头指出:近代中日关系的政治格局虽然乾坤颠倒,文化却保...
东方学(或东方主义),简而言之,就是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解读方式。国内对这个名词广为注意应归功于美籍巴勒斯坦人爱德华W萨义德的《东方学》。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以及以...
一、南乐山论儒学的现代意义 前波士顿大学神学院院长南乐山(Robert C. Neville,2000)几年前出了本名叫《波士顿儒家现代晚期的可行传统》的书,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儒学在西方的传播...
《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中国故事(1923-1946)》 李辉著 东方出版社出版 前些年,李辉翻译了彼得兰德著的《走进中国美国记者的冒险与磨难》。这本书启发了他的思路,着手研究...
汤显祖的玉茗四梦,尤其是《牡丹亭》,不仅在国内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对走向世界的汤显祖研究情况进行追溯与回顾,意在表明,从国内与海外...
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到二战前后,美国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研究中国问题的一个中心,而中国对美国有关中国研究的介绍也于20世纪初开始。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考察19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学...
道教小说是道教文学里的重要门类,至今留存大量宝贵文献,对这些资料进行发掘、梳理和考辨,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陆就有少数宗教学学者开始关注道...
《开放的帝国》美芮乐伟韩森著 梁侃 邹劲风 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28.00元 公元1600年,即明万历二十八年,是耶稣会士首次来华之年。美国学者芮乐伟韩森从西方学者的视...
内容提要 本文综述日本近年来元明清诗文研究的情况,显示日本学者在选题和方法上的特点,以及与我国学界研究旨趣的异同。 关键词 日本;近年;元明清诗文 元明清诗文的研究在中国古...
美国中国史学界把中国广大国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历来成为风气。[1]然而,2 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研究中国史的学者特别是年轻的一代,逐渐将研究的焦点从过去的整体研究转到地...
【内容提要】本文是在对美国实地调查和收集史料的基础上撰就而成的。将近一个世纪的情况表明,美国学者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是认真的、系统的、连贯和深入的。来自中国的学者和...
1996年夏,我有机会出席东京的学术会议,在东洋文库的地下书库里,我发现了莫理循文库,其收藏品非常丰富,令我惊异、感叹。莫理循文库的收藏品是日本人从莫理循手中购买的。我心中暗...
16至18世纪天主教传教士向欧洲介绍中国各方面情况的文字报道里,中国的历史著作已经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研究中国文明的汉学在19世纪初期建立了自己的学术纪律,对汉学的兴趣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