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方与清末新政》,张海林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68.00元 全书利用翔实的史料,采用电影回放的形式,将一名晚清满族贵族、边疆大臣、改革渐进主义者在改变中国历史的革...
我对宇文所安的著作产生浓厚兴趣,是从他的论文《过去的终结:民国初年对文学史的重写》开始的。在那篇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学术论说中,他这样来评价五四学者:过去(被)涂抹上防腐的...
一、定义与概况:汉学和中国学的共同之处是研究对象相同,旧式汉学强调用19世纪研究希腊、罗马的文献批评原则解读中国文献,承认中国文化比较独特,不能完全用西方概念理解;中国学研...
汉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在西方世界认识中国之后诞生的。而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则始自热那亚商人马可波罗的东方之行。马可波罗向西方世界介绍了存在于东方的另一种同样强盛的文明。...
《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央王国的兴起与西方世界的终结》(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Rise of the Middle Kingdom an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 马丁 雅克(Martin Jacques)著, Allen Lane 定价30英镑,550页 以往...
【内容提要】 史景迁为当今著名汉学家,其著作不仅在英语世界脍炙人口,在两岸三地读者亦多,且多有膜拜者。书商也趋之若鹜,每有景迁新著,迅即译为中文;盛名之下,岂能不责...
摘要 本文从使用者的角度,比较与西方中国学博士论文相关的两种检索工具。 关键词 中国学 博士论文 检索工具比较 1 西方中国学博士论文及其检索工具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尤其是中国...
十八世纪前的德国汉学研究 德国的汉学研究起步较晚。十八世纪前,德国有些介绍中国知识的书,大多是天主教芳济各会的德国传教士。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汤若望( J.AdamSchallvonBell,1591─1...
一 战前,日本的明史研究十分贫乏。事实上正如松本善海的明代史研究的贫困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作为明史专家,有和田清(1890~1963)、清水泰次(1890~1960)以及中山八郎(1907~2000)、白濑弘...
1980年,一代历史大家、理论物理学家杨向奎(19102000)在70岁高龄远赴美国密执安大学访学一年。同年,师从著名中国史专家席文的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A.Elman),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
北京大学出版社决定影印出版美国中国史专家贺凯 (Charles O. Hucker, 1919-1994) 的名著《中国古代官名辞典》(A Dictionary of Official Titles in Imperial China),并希望我能简要地介绍一下这部著作...
在中国学术界,对于何炳棣先生在史学研究诸方面的贡献,有着颇多评价和赞誉。就清朝史的研究来说,他的治学给予我有两点启示:一是他在选题上对研究第一等题目的强调。他援引数学大...
英国的道教研究 英国研究道教最著名的学者,当推李约瑟(1900~ )。李约瑟从40年代末开始对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研究。从1954年起出版多卷本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中译本名为《中国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的明史研究颇为薄弱,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只有清水泰次一人以明史为专业,因此他被称为当时唯一的明史专家。战后,日本的明史研究同对中国史其他领域...
《少年中国学会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8月版,以下凡引此书,均仅注页码)是吴小龙博士生前最重要的一部学术著作。此书在作者2001年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历时五年补充修订方正式出版...
这是邵东方博士所著的《崔述与中国学术史研究》。顾名思义,这就是要论崔述的学术,而且是就中国学术史而论之。书中的内容正好包括了这样两个方面。 现在东方要我为他的这本...
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院长、中文学院副院长、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和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会会...
海外对于道教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初期,研究者大部分是来华的传教士。他们大多认为自己信仰的宗教优于其他宗教,对道教持鄙视或敌视的态度,因此往往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论述。近百...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整30年了,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历史学也一样。我们这代人,既是改革开放历史的经历者,也是见证者、参与者、实践者。回顾过去的30年,总是感慨无限,为取...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雷颐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28.00元 雷颐先生的文集《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一书讲述了不少鲜为人知,同时也是十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