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佳(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主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鲜明的价值取向。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崇德尚廉、廉为...
苏轼书画精神的千年共鸣 ——“无尽藏展”的策展思考 作者:庞鸥(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策展人) 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
作者:孙晶(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在清代赋学史上,有一部令人称奇的赋学著作,这就是洋洋62万言的黄承吉《梦陔堂文说》。黄承吉(1771-1842年),字谦牧,号春谷,...
作者:曹祎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晚明公安派论文时所持的“性灵说”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翻检公安派领袖袁宏道等人的文集和相关文献却极少见其赋作和...
作者:丁波(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张大可,1940年生于四川省长寿县(今重庆市长寿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教于兰州大学历史系、...
作者:邹佳茹(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助理研究员) “士不遇”是中国古代士人群体面对的普遍精神困境,也是文学史的经典命题之一。先秦时期,有关这一主题的文学书写已徐徐展开,...
作者:罗漫(中南民族大学教授) 王维《相思》是唐人著名的五绝之一,也是文本歧异最多、诗义歧异最大的五绝之一,仅诗题就有《相思》《相思子》《江上赠李龟年》3种。清管世...
作者:韩小蕙(光明日报原领衔编辑,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中国江苏,淮安涟水。 2018年,在这座苏北古城里,曾发生过一件感天动地的事情:郁郁夏风中,馨馨菜香里,两拨初次...
【探源撷趣】 作者:蒋雪儿(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 “逸”本义为奔跑、逃跑。《左传·成公二年》:“马逸不能止。”《论语·尧曰》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逸”引申为...
作者:彭 敏(西南石油大学汉语国际教学中心副教授) 北宋周敦颐(1017—1073年)的《爱莲说》自南宋后为历代学人所推崇,明清以来更是成为童蒙皆诵的经典之作。而《爱莲说》在周...
故宫古建筑蕴含的历史文化讯息 演讲人:周乾 演讲地点:北京交通大学 演讲时间:2024年7月 周乾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博士后合作导师,故宫古建专家。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
作者:高海波(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谈到大乘佛学对中国哲学的贡献时说:“总的说来,大乘佛学对中国人影响最大者是它的宇宙的心的概念,以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