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姗姗 陆怡彤 90岁的谭元寿与80岁的王鹤文又见面了。 京剧谭派艺术第五代传人谭元寿,舞台生涯超过八十载,文武昆乱不挡。京胡演奏名家王鹤文,师从京胡大师杨宝忠。谭王二...
文/李存山 关于读经问题,我想首先是该不该读?这个问题当然是在中国近代以后才出现的,时代变化了,以往时代的经典在现时代还有价值吗?还应该读吗?在我看来,重要的是要正...
文/儒风君 “龙抬头”源于中国古代天文学。“龙抬头”的说法与东方青龙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
文/卢国龙 《抱朴子》分内外两篇,分别属于儒道二家,但作者是同一个人,即东晋时的葛洪。 将《内篇》归属道家,将《外篇》归属儒家,是由葛洪自己首先提出来的,可见于《外篇...
文/儒风君 春回九九艳阳多,一声惊雷蛰虫醒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 春回九九艳阳多 一声惊雷蛰虫醒(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月...
文/文艺星青年 每一首诗,都有故事;每一座城,都有历史,看不尽,品不完。遥想两千年前,丝路万里,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向西,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所经之地...
文/郭齐勇 “忠孝节义”是我国传统道德标准,其中孝与忠是传统社会最基础的道德价值。 “忠孝节义”早在东汉就已连用,不过当时是“忠孝义节”,在《旧唐书》中才有“忠孝节义...
文/楼宇烈 今天,我们建立现代书院,就是要立足于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精神。学习国学就是为了重新振兴中国人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重新树立中国人的品格和形象,重新建...
文/儒家网社评 母辱伤人,理应无罪 司法改革,势在必行 山东源大工贸有限公司办公楼(右),于欢及其母亲曾在这里被催款团伙控制、侮辱,最后酿出了血案。(南方周末记者 王瑞...
文/郭齐勇 近年来,国家对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致力于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启发良多。本文拟谈谈经典教育与挖掘...
文/郭齐勇 今天我们来谈谈儒家政治哲学的问题。政治哲学在西方是在伦理学或者道德哲学的范畴。它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对政治行为、政治实践或政治架构的描述,或者只是对描述的...
文/陈娅妮 第一次进入博物馆的经历,相信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样还在读幼儿园或者小学的时候,被组织着与班里同学们一起参观当地的博物馆。那个时候年龄很小,但也不禁被那些代表...
文/人民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当前,在世界大格局中,中华文化应该如何定位,又怎...
文/郭齐勇 一、“五伦”与“五常” “伦理”一词最初见于《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郑玄注:“伦,犹类也;理,分也。”这里的“伦理”指类别条理。那么,人类的社...
文/金钟 端午节快到了,意味着假期又要来了,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呢?它“其貌不扬”,鲜为人知,在大多数人看来,与平时也无所差别,甚至毫无意义。然而,...
文/成中英、黄田园 中国的儒家精神是一个宽厚的、讲道义的精神。《易经》的精神启示我们: 居安思危,承前启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生生不已,创造不息。虽然每个人或国家都会...
文/凌俊峰 近年来,有一个话题被人们广泛地提及,并加以激烈的讨论。而且这种讨论不单单是民间草根性质、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话,有许多学者也参与其中,用严谨的学术论文来表达...
文/张道奎 在当下的中国,一种新的极富生机的东西正在生长。这是一种道路,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同时正在汲取着西方文化的养分...
文/李迅驰 2016年夏天,恩师郭齐家先生返回北京,结束了他在北师大珠海分校长达十二年的教学耕耘。早在几个月前,郭先生回京的消息一经传开,昔日大学的朋友圈里一下子就沸腾起...
文/郭齐勇 新儒学思潮是当前我国社会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的社会思潮。深入把握这一社会思潮的来龙去脉,理性辨析这一思潮的功过得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