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 [国学漫谈] 何鼎鼎:名校如何共享? 2017-11-24

    参观校园应该以充分保障教学秩序为前提,这也正是为了让全社会能够更好地共享大学的知识产出 这段时间,一条“一家四口坐快递车混进清华校园”的新闻广泛流传,折射出暑期名校...

  • [国学漫谈] 明代文人的“朋友圈” 2017-11-24

    吴宽致欧信札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这首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是一位妻子因思念征戍远行的丈夫而写的书札。其中...

  • [国学漫谈] 新语:让传统文化涌起时代浪花 2017-11-24

    一个汉字可以有多少种写法?在某地的一次主题展览上,单单一个“和”字就布满了整个展厅,多达上百幅书画作品加以刻画,这样的场景生动地诠释出了传统文化雄厚的历史底蕴和多...

  • [国学漫谈] 人民时评:致敬!“梦之队”的筑梦人 2017-11-24

    老师是引路人,是燃灯者,是一个用知识、用品格改变个体命运,并在这样的改变中汇聚起时代季风的伟大群体 “你就写一个字,我为你的老师献首诗”,人民日报客户端一个基于人工...

  • [国学漫谈] 新闻随笔:让不同群体在书展上各取所需 2017-11-24

    一波波新书推荐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中,似乎在宣告,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将来临。 近年来,上海书展办得红红火火,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如今,书展尚未开张,一份列有...

  • [国学漫谈] 遗憾无妨写入诗(下) 2017-11-24

    刺猬 李燕/绘 古代学人欲求仕进,寒窗辛苦不说,如果没有权钱背景,还得遭受宵小欺辱。北宋江夏(今武昌)才子冯京未第时,旅次余杭,借宿寺庙,因误会被衙役所拘,郁闷题诗于...

  • [国学漫谈] 镇馆之宝·四川博物院:“牍”一无二的传奇身世 2017-11-24

    宝贝档案 姓名:郑板桥判牍 年龄:200多岁     主人:郑板桥 住址:四川博物院 个性签名:“牍”一无二的传奇 我,郑板桥判牍,在这儿给大家施礼啦。跟前几次与大家见面的“镇...

  • [国学漫谈] 来论:用笔墨传递文化馨香 2017-11-24

    近日,合肥一小学数百名新生领到了由该校书法老师用毛笔书写姓名的入学通知书。莲花为底、笔墨题名,这份独特的“入学礼”散发着浓浓书香气,赢得不少网友点赞。 书法是中国文...

  • [国学漫谈] 金台随感:读书是一种“遇见” 2017-11-24

    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如果说,“遇见”...

  • [国学漫谈] 温儒敏:语文教材主治不读书少读书 2017-11-24

    这次语文教材对篇目的选择是下了很大功夫的,选文要兼顾到方方面面,是充分考虑到社会相对共识的。统编本语文教材的面世不应该理解为对既有语文教材的颠覆,以前各个版本优秀...

  • [国学漫谈] 文化评析:故宫追思何刚,不只温暖了捐赠者 2017-11-24

    6月22日,故宫博物院为一位农民举办了追思会。5月30日,54岁的河南农民何刚在一起工程事故中不幸遇难。故宫为何举办这次追思会?这需要从32年前说起。 1985年,何刚在河南周口商水...

  • [国学漫谈] 光明论坛:地名也该让人记得住乡愁 2017-11-24

    据报道,雄安新区拟成立地名及标志规范指导委员会。据悉,委员会由雄安三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当地文化名人组成,以规范指导新建城区、街道、公园、广场、社区、建筑...

  • [国学漫谈] 陆绍阳:珍视文化遗产的精神之魂 2017-11-24

    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

  • [国学漫谈] 文化评析:让孩子懂得战争,才能更深刻地热爱和平 2017-11-24

    “七七事变”过去八十年了。 八十年后的今天,当孩子问我们:“什么是战争?”我们和孩子们谈些什么?英国作家麦克·莫波格说:“别以为对悲伤的理解是在你长大以后的某一天突...

  • [国学漫谈] 评论员随笔:于非常之时,成非常之功 2017-11-24

    始终背负着同国家民族命运共进退的时代使命,这就是西南联大精神的光辉 这几天,西南联合大学建校80周年引起了社会关注。一群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的联大校友汇聚一堂,分享峥嵘岁...

  • [国学漫谈] 文化世象:不忘记苦难,才能走得更远 2017-11-24

    上映17天,票房破1.6亿,纪录片《二十二》成为这个暑期档最让人心绪难平的电影。历时4年,横跨5省29个地区,《二十二》的主创们一路追赶时间,记录了22位二战期间遭受日本侵略军...

  • [国学漫谈] 文化评析:为孩子选书的困惑如何解 2017-11-24

    在浩瀚的书海中如何为孩子选书?2026名被访问的家长中有56%感到困难,这是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最新调查统计出的数据。全世界每年出版大约220亿册图书,中国也是...

  • [国学漫谈] 文化评析:别担心儿童读不懂古诗文 2017-11-24

    据媒体报道,语文“部编本”教材大大增加了古诗文的比例。对此,有部分网友担忧,文言文比例增长后会增加小学生背诵课文的压力,而低年级学生又难以理解古诗文的含义。这种担...

  • [国学漫谈] 美术经典:沈周画中的美好祝愿 2017-11-24

    杏花图轴(中国画)。沈周 折桂图(中国画)。沈周 庐山高(中国画)。沈周      画乃移情之物,可视之物,可感可读之物,可赏之物,可存人间真情,可通天机造化。中国古代绘...

  • [国学漫谈] 顾农:《桃花源记》可当小说读 2017-11-24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初稿见于他的小说集《搜神后记》,其全文如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远近,忽逢桃花,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