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各种披着“神奇效果”外衣的培训班粉墨登场。“一周写出好字”“三十小时抵上三年”“七天成诗人”“蒙眼能辨色”,这些速成班的广告语让人大跌眼镜。我不由得想起...
近日,“行走的书箱”活动在山东青岛平度村庄火了起来。红、黄、蓝三色书箱,装着不同类别的书籍,在村庄和学校流通。为了保证阅读效果,政府部门给每个书箱都配备了“领读人...
“北京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的余温还未散去,一篇“月薪三万,还撑不起孩子的暑假”又成为朋友圈热文,引发不少人的关注与讨论。 一位母亲抱怨,暑假期间,去掉给孩子去美国游...
日前,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官网挂出《校园3A景区建设规划方案征集比选公告》,“校园打造3A级旅游景区”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该校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
雍正帝行乐图 图中雍正皇帝扮成苏轼于山野题诗 北京曹雪芹纪念馆内的“题壁”遗迹 吾国自古以来就有题壁的文化传统,谦称涂鸦,实属雅写。这跟当今满世界狂书滥刻“某某大爷到...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起,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九十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机构和出版企业共同成立“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这是出版界在落实“一带一路”建...
历史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有每个人都为它做点什么,才能让惨痛的战争记忆不再重演 8月14日是第五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一部反映日军“慰安妇”幸存者生存状态的纪录电影《二十...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知与行】 实用与“大用” “国学到底有什么用?”很多人会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但回答这个问题,又实在太难,言人人殊,简直无解。 对国学有较为深入了解的...
西园雅集图。张大千/绘 连环画《钗头凤》封面 说到古代题壁,有两点不可不知。其一,古代不但庙观楼阁,甚至连路亭驿馆、野林峡谷,一般都备有专供题写用的板壁、平石、诗牌等...
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二骏”石刻,即“飒露紫”和“拳毛騧”,据传是1913年被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使人从西安附近的昭陵敲成数段盗走,后被古董商卢芹斋收购的。卢于1915年将“...
审美活动从字面上讲就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在日常生活中,花无疑是美的直观形态,也是美好事物的一个代表。植物开花之时是其生命美好状态的直接呈现,所以赏花也是对美的欣赏...
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拿来娱乐消费,一个民族如果记不得曾经的痛,就唤不醒今天的梦 最近,关于“慰安妇”的话题持续占据舆论热点。先是讲述“慰安妇”老人生存现状的纪录片《二...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教改透视】 以非遗为典型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DNA、是我们的根与魂,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支撑。因此,保...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古人说:‘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推进...
寻宝仪 短笛绘 《伯远帖》是一封尺牍,作者是东晋的王珣。 王珣是王羲之的远房侄子。书法是王家的祖传基因,王珣的书法也不错。王珣传世作品只有《伯远帖》了——实际上,可...
今天,又逢教师节,广大教师自己的节日,代表着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的节日。 今天,第33个教师节,我们向全国1578万专任教师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今天,...
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熟于吟诵,你的诗就会随着声音“跑”出来 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我从小是吟诵着...
图1 图2 图3 图4 今夏虽说三伏已过,可酷暑依然未退。人们望眼欲穿,祈盼天降甘露,送来凉爽。 据说,今夏各地高温迭现。不仅有上海、温州等地创高温天数历史新纪录,连地处海洋...
近日,清华大学大礼堂草坪前的日晷被人刻字。日晷是1920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重要纪念物,其底座上还镌刻着清华大学的校风——“行胜于言”。四个大字与醒目的刻痕形成鲜明对...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