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中外的宗教,其根本虽然都建立在群众的信仰上,但它的发展,大都仰仗帝王政权的崇奉而取得优势。如果宗教也可以范围于命运之说,则道教的命运,一至于唐初开国,实为鼎盛...
1.黄老崇拜:西北道教的永久主题 黄老崇拜是道教团体形成的基础和标志。尽管在道教历史长河中,信仰崇拜呈现出多元特征,但在西北,黄老崇拜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这是由于,第...
道教小说是道教文学里的重要门类,至今留存大量宝贵文献,对这些资料进行发掘、梳理和考辨,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陆就有少数宗教学学者开始关注道...
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平常也有一些酒楼饭店,常供财神或者供关公的,关公即关羽,在中国是一个家喻...
以上引据的事,皆为北魏时代扩张道教最为有力的先声,如张道陵、魏伯阳等道术,后来成为道教正一派的符篆,与正统神仙丹道的两大主流。当汉末、三国期间,时逢乱世,怪诞传说...
汉初,人们历经战国以来三、四百年长期战争的变乱局面,以及秦始皇时代严刑峻法的统治,社会人心所殷切期望的,就是早日达到安居乐业的升平世界。所以集汉高祖刘邦的豁达、萧...
摘要:道教建立了道化生天地万物的宇宙论,强调天地自然万物与人同源、同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形皆含道性,从而建构了作为道教生态伦理基础的普遍的生命平等观。道教还提出...
到了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不但在政治形态上一变周代以来的旧制,废封建、置郡县;在学术思想上,也力求统一,致使诸子百家学说,一齐都被扼杀,更谈不上有新的发展。但人生毕...
道教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与发展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道教崇尚道德,追求个...
到了东周平王之世,王政不纲,原始封建政治的观念早已有所变动,诸侯渐竞霸业,时代趋势促使才智之士的思想奔放,形成文化思想的再度变革,致使传统一贯的道统分家。于是百家...
汉末灵帝中平元年,巨鹿人张角,号称事黄、老之术,以妖言惑众,遣弟子散游四方,转相诳诱,十余年间,设立三十六方。所谓方者,犹如汉代政制的大将军。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
周代文化思想,虽承接夏、商以来的传统,但已经过一番综合修正,所以特别注重人文文化,极力向作之君、作之师政教合一的途径努力,意欲达成以王道为政的标准。故除分封诸侯、...
奏响道教对生活的赞歌试说道教如何融入当代社会生活 道教是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土壤上产生和发展的宗教,含藏着厚实的我国传统文化各方面的因素。有的学者赞誉它融摄性很强,有的...
121、问:何仙姑是何出处? 答:何仙姑名琼,为唐广东增城女子,住云母溪。年十三,随女伴入山采茶,俄失伴独行,迷归路。见东峰下一人,修髯绀目,冠高冠,衣六铢衣,盖...
道教的生态观强调人与生态自然万物同生共运的浑然一体,强调生态系统的自然、和谐、生命和健康,反映道、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由于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士之术,与老子、庄子的玄学,以及阴阳术数与《周易》的学术,出此人彼,互为矛盾。至于东汉期间,便有吴人魏伯阳,认为《周易》及老、庄之学,与...
111、问:寇谦之是何来历? 答:寇谦之是北魏时(365448年)道士。字辅真,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早年学张鲁之道,经年无效。十八岁从成公兴入嵩山,修道七年。神瑞二...
到汉末桓帝、灵帝时代,有沛国人张道陵(初名陵),本是太学诸生,博通五经,及其晚年,忽然感叹读书无益于年命之事,遂学长生之道,自称得黄帝九鼎丹法,因无资财合药,闻蜀人...
101、问:赵公明元帅是何来历? 答:赵公元帅,亦称赵玄坛,讳朗,字公明。道教所奉的财神,秦时得道于终南山。后为张道陵天师,收为守护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据说能驱雷...
当汉明帝时代,佛教已有开始传入中国的迹象,五岳诸山道士,由于宗教心理的驱使,奋然群起,欲与佛教一较长短;如南岳道士褚善信,西岳道士刘正念,北岳道士桓文度,东岳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