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所示是一只清代中期制铜墨盒,长7厘米,宽5厘米,高2.5厘米。经专家鉴定考证,盒盖上所刻文字,为金文“位至三公·大吉之家”,显然是以此来激励使用者立志求学,奋发进取。...
据考古可知,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铜镜,出土于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中,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铜镜有着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个性特征,它的铸造工艺、形制变化、镜背花纹...
最早的青铜器皿,多与卜事、祭祀、宴享有关,故有着大量的食器,用以盛放、进献食品,以示对神灵和祖先的尊崇。豆是商代出现的盛食器,专门用于盛放腌菜和肉酱之类的腌食,并...
铜镜直径12.8厘米,半球形钮,环绕镜钮为半浮雕状四兽对称分布,形态生动,纹饰精细,毫毛必现。外起凸棱,饰双圈放射线纹,四周饰楷书铭文,字体清秀,颇具隋唐名家所书小楷之...
楚王熊肯釶鼎,通高38.5厘米,口径67.5厘米,流长12厘米,腹深14厘米,足高30厘米,1933年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现藏于安徽博物院。此釶鼎是战国后期楚国宗庙祭祀礼器,圆...
铜器主要分为鼎、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铜镜及杂器等九类。 1.鼎 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
资料图 在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提高,制造业发达,青铜铸造技术成熟,青铜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而鼎类作为古代金属铸器中使用时间最长,造型变化最大,所兼功能最多的一种...
由《大河好物》与璿杨庐主办的第三届好物市集7月18日在商都艺术馆开市,本届市集展出主题为水月禅心——佛、道造像海外回流文物展,传世明清佛、道造像,海外回流精品文物及当...
熨斗,是现代家庭常备的小家电,但它却不是现代人的首创。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已经发明了这种用来烫平衣物的器具。据史料记载,熨斗最初在商代发明时是被当做一种刑具...
今年春拍的一大焦点是青铜器表现出色,从佳士得“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专场中以8.63亿元人民币成交的四件青铜重器,到北京保利“禹贡古董珍玩之夜”专场中以2300万元...
鐎斗又称刁斗,是古代青铜炊具,盛行于战国汉及魏晋时代。器身作盆状,腹较深,可储食物。腹下三足临空着地,供堆放柴火燃料加热之用。腹沿伸出一长柄,柄端常做成龙首形或兽...
鉴定中了解古铜器锈蚀的特点非常重要。由于地域的不同和各时期青铜材料的不同、锈蚀年代的长短不同,都会表现在铜锈上。我们一般说的红斑、绿锈、黑漆古、水银沁等,都是最常...
图1 图2 玺印是中国文物中的重要分支,中国古玺自古以来包容丰富,内涵极为复杂,几乎涉及到社会每一方面的物质文化遗产,玺印的产生与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其...
四祀邲其卣(图1)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发现,是商辛四年商王赏赐亚貘家族的酒器。原为张效彬所藏,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购得并修配。该器通高34.5厘米,...
高74厘米,庄严优雅,工艺精湛,嵌饰华贵,且体量巨大,艺术性尤为震撼,刻款“大明宣德年施”,是为宣德宫廷造像中极为罕见的作品。菩萨一面二臂,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施三宝...
中国古代青铜铸造业的产生,开创了青铜时代的文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它以品类繁多,造型精致奇特,纹饰严谨逼真,铸造技术先进完美而闻名于世。青铜器制...
众所周知,学会使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而人类开始使用灯,则实质上是用火的合理延伸。我国古代的灯具制作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与灿烂的华夏文...
铜镜径12.8厘米,伏兽钮,两周凸弦纹将镜背分成内外两区。内区伏兽钮周围饰六兽环绕形态各一,间饰葡萄纹,外区葡萄饰各种形态的飞鸟穿越其间,高镜缘内饰连续花卉纹,应为唐代...
我家里老人留下几面古铜镜,以前一直被当做破铜烂铁存放,随着收藏热的兴起,我想起了家里的这面铜镜,因为自我有记忆起,它就存放在家里。根据老人介绍,这面铜镜应该有些年...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有一件唐代的镶绿松石螺钿鹦鹉纹铜镜,直径6.5厘米,圆钮,素缘,镜背图案以海蚌贝壳打磨雕刻镶嵌而成。钮外镶嵌一圈螺钿,主图案为螺钿雕刻的鹦鹉和折枝宝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