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典藏:太平有象 “太平有象”银镶丝铜器,尺寸高245mm,年代(明),象寿命极长,可达200余年,被人看做瑞兽。象也喻好景象。宝瓶,传说观世音的净水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
《九成避暑图》页,传为唐人作品,绢本,设色,纵28.5cm,横31.6cm。 本幅无款识。对幅清代乾隆皇帝题诗。钤乾隆内府诸收藏印。《石渠宝笈》著录。 此幅为清宫旧藏,是故宫博物院...
青花菱形开光双凤穿莲花纹长方炉,明宣德,高18cm,口径22.2×14cm,足径22×14cm. 此炉形制奇特,方口出唇,扁腹,下承四如意折角足。通体青花纹饰。口沿饰缠枝灵芝纹,颈饰小朵花纹,...
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凤纹卣为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盖高11厘米,腹纵14.9厘米,腹横17.9厘米,底纵10.8厘米,底横12.6厘米。 卣是古代盛酒器。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一卣”的话。秬...
清中期高古纹兽吞铜熨斗 程思明 熨斗在中国的汉代(公元2年)时就已出现,但最初却是作为一种刑具。直到晋代以后,熨斗的功能才逐渐向生活工具转化。从我们同时期的《春秋左氏传...
《葵石图》轴,明,陈道复作,纸本,水墨,纵68.6cm,横34cm. 本幅自题;“碧叶垂清露,金英侧晓风。道复。”钤“陈淳之印”、“陈氏道复”二白文印。 此图所绘秋葵、竹石是当时文人...
古代大德高僧,能意为捕捉高山密林“灵猿”鲜活之态者不乏其人。他们画风超逸,笔墨游离于古奥空灵之深邃中,让人幽然陶醉!元人画僧湛然(生卒年不详),生前寄宿于无锡“惠...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高38cm,口径7cm,足径13cm。 瓶撇口,长颈,肩凸起弦纹,圆腹,圈足略高微向外撇。主体图案青花绘缠枝莲,辅以海水、如意云头、蕉叶、回纹、变形莲瓣和忍冬纹...
图片资料 陕北榆林市相邻的府谷、神木、榆阳三县境内,先后几次出土有汉代彩绘青铜器,除了神木县店塔出土的彩绘雁鱼灯和府谷县新民乡出土的汉代彩绘凤鸟纹铜扁壶和彩绘青铜鼎...
听琴图(国画) 赵佶 北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听琴图》原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主人,黄冠缁服道士打扮,居中危坐微微低头,轻抚琴弦。听者三人,右一纱帽红袍,俯首侧坐...
资料图 “日暮依兰歌白苎,不知天壤有尘寰。”明代画家、“吴门四大家”之一唐寅在《松山高闲图》上的题画诗,移用在他刻画寓居苏州修身养性、优游林泉的隐士顾谧形象的《悟阳...
晋青釉褐彩鸡首壶瓷器收藏鉴赏 小盘口、束颈、丰肩、圆鼓腹、平底;肩上对称有双系,一侧有短流,饰为鸡首型,中空可供出水,另一侧有把,连接肩部与口沿;通体施青釉,釉色青...
战国云雷纹兽首铜鼎 江苏 王厚宇 刘振永 战国云雷纹兽首铜鼎(见图),1978年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口径长轴14厘米,短轴12厘米,通高13厘米,为国家一级文物。该器口呈椭圆形,方沿平...
“《棉花图》集锦墨的出现与当时《耕织图》集锦墨的流行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而《耕织图》集锦墨又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治国思想的一种艺术体现……”专门从事徽墨研究的北京...
玉贝(图),白色,呈椭圆形贝状,长1.6厘米,宽1.1厘米。正面微凸,背面平整,中间透雕一竖槽,竖槽两侧阴刻锯齿状纹,上下各穿一孔。贝在古代曾作为货币使用,西汉时期其作为...
很多人爱好字画,但往往缺乏字画保护常识,或因不注意收藏,致使字画被鼠咬虫蛀,受潮霉变;或因终年悬挂,长期风化,使纸张变质,作品神韵大减。对于名家字画,我们如能爱而...
臂搁 凡人皆有心中挚爱。商人重利爱财,多收金银玉石;武士持刀佩剑,最喜阔斧利刃。而仪礼俊逸的文人雅士,必然离不开笔墨纸砚。可是说起文房用品,其中的用具可不止笔墨纸砚...
凉山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即在这里设置郡县。其境内民族众多,世居民族有十多个,尤以彝族人口居多。彝族自称“诺苏”,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拥有...
从总体看来,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籍分为抄写本、刻印本两类,抄写本即人工抄写的图书,刻印本即采用雕版印刷或活字印刷的图书。但具体区分,又有种种不同的版本名称。 (1)按照...
三凤蒲纹玉璧(图),直径16.5厘米,肉7.5厘米,好2厘米,厚0.4厘米,重279.4克。玉璧两面雕饰相同。肉的中心部位均匀地分布有阴线棱格形地纹,每格中各饰一凸雕六角形蒲纹,蒲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