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制,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后世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 如世称明代唐寅为唐解元。亦称“解首”。宋洪迈《容斋四笔.责降考试官》:“[天禧二年]十一月,解一百四人,解元...
本谓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则为乡试考中者的...
清制。源于明代。翰林院庶吉士经过一定年限学习后,举行甄别考试,称为散馆。进士经殿试后,除一甲三名分别授修撰及编修外,其余一部分选为庶吉士者都由特派的翰林任教习,通...
指科举制度中的武科。亦为武举人的简称。 《新唐书.选举志上》:“又有武举,盖其起于武后之时。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宋史.选举志一》:“宋八年,亲试武举十二人,先阅其...
科举制度中各省举人到京会考,称为会试,故通称会试第一名为会元。 《明史.选举志》:“会试第一为会元。”《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伯虎性素坦率,酒中便向人夸说:‘...
清制,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期满后,经考试入优等,分别授以翰林院正式职官,称为留馆。其原为二甲进士者授编修,原为三甲进士者授检讨。参见“散馆”。...
本意是举荐贤能者的名册。后即以“登贤书”借称乡试考中,成为举人。 语出《周礼.地官.乡大夫》:“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宋张榘《贺新...
清代时,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合称“五贡”。 《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举人、进士,是不用说的了;就以五贡而论,哪一个不是羊毛笔换得来的?捐班的何尝吃过这种苦...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基称唐代已有,武则天试贡士于殿前,别其等第,门下例有奏状,其居首曰状头,亦曰状元。后亦称...
士子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为第一名,称首荐。 《太平广记》卷一七九引唐薛用弱《集异记》:“此生不得道荐,义不就试。”明归有光《亡友方思曾基表》:“思曾少负奇逸之姿,年...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
明清时,武科殿试名列第一者,称武状元。 清袁枚《随园随笔.武学武状元》:“崇祯四年,以王来聘为武状元。前此但有及第出身,无武状元之称也。”《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
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因在乡试录取名额外列入备取,称为“副榜贡生”,故简称副贡。 《清史稿.儒林传三.王萱龄》:“字北堂,昌平人。道光元年副贡,旋举孝廉...
宋(公元960--1279 年) 开科取士年 960、961、962、963、964、965、966、967、968、969、970、971、972、973、975、977、978、980、983、985、988、989、992、998、999、1000、1002、1005、1008、1011、1012、101...
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十二年一次,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经过朝考合格,...
废除八股文考试 清初,康熙皇帝已意识到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空疏无用”,并于1663年废止八股文考试。1665年,礼部侍郎黄机说:“先用经书,使阐发圣言微旨,以观心术。不用经书...
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制,每三年由各省学政从儒学生员中考选一次,每省不过数名,亦无用条例。 《清史稿.儒林传三.钟怀》:“字保岐,优贡生。与阮元、焦循相...
三、 科举制在唐朝的变异。 唐朝以后的科举制,背离了隋朝初创科举制的本义,大概用了200年,走完了一条由皇权主宰的既背离民本意识又脱离社会现实的官本造仕之路。 迄今,人们...
1、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起于唐代。明清沿此,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和内外帘官等,歌《诗经》中《鹿鸣》篇,司称“鹿鸣宴”。《新唐书.选举志上》:“每岁仲冬...
史学界的基本共识是,科举制首创于隋朝。 公元581年3月4日(开皇元年二月甲子),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由禅让即位的皇帝杨坚自“相府常服入宫”登基,史称隋文帝(隋高祖)。隋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