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严贡生与严监生》 监生历事与授职考试 顺治初,定监生历事法。坐监期满的学生拨到各部实习政务,称为拨历或历事。历事期为一年,每三个月考勤一次,期满参加吏部举行...
科举考场作弊使用的“夹带” 中国科举,始于隋唐而废于清末,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也伴随了封建王朝的荣辱兴衰。科举制虽已废除,但一些科举文物却仍在民间流传,并随着收藏...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科举制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分歧和争议呢?也许答案只有从它本身的历史中去找寻。 在阆中古城城外的一处山坡,座落着一座书院。不大的庭院里矗立...
1905年9月2日,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由光绪皇帝下诏废止。从此科举成了历史上的名词。但科举的影响并未从此消失,对它的是非得失,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来看,抨击的多...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很多,首先,科举的录取率很低,除恩科而外,正科三年一次,每省乡试只取一二百人,全国的会试取三百多人,绝大多数人是要落榜的,这样的录取率,怎能做到像...
当年,每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几万名考生齐聚在这里,场面热闹非凡。贡院周围和夫子庙一带摊贩拥挤,行人熙熙攘攘,犹如过年。 秦淮河上夜夜笙歌,远离家乡的青年才俊与佳人们饮...
江南贡院是南京著名景点之一,也是古代科考的一座现存标本。昨天,记者从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了解到,当年的考生们还有“标准装备”:手提灯笼、书箱、食品等,胸前挂着一个卷...
怎样把那些智能发展出类拔萃的幼儿选拔出来加以培养使用,是我国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我国早在汉代就注意到对才能优异的少年幼儿的特殊培养、选拔和使用,开始有了童子...
近代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的批评使八股文的名声很不好。现代学者对科举制的争论大多会涉及八股文,有人尖锐地批评八股文,是束缚思想的罪魁祸首,特别是在近代,导致整个中国...
清代对国子监学生的控制十分严格,顺治初年颁布国子监学规18条。康熙年间又以《圣谕》的方式颁布《圣谕十六条》,雍正二年(1724)又将《圣谕十六条》修定为《圣谕广训》,用以...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完全称得上是古代的高考。科举之路,一可光宗耀祖,二可顺利踏上仕途娶娇妻发大财,正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面对如此诱惑,古人为顺...
中国著名的书院有很多,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湖南石鼓书院,都是富于传奇色彩的文化胜地。历史上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是从书院里走出来的。 古人对于书院的尊重,也是今...
唐代科举制中的童子科 汉代始设童子科后,从汉到唐这段历史时期内,由于多战乱,社会很不稳定,政权更迭比较频繁,人才选举制度很难实行,即便开科取士,也只是选拔那些懂治国...
清代科举考场。 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到清代已臻于完备,同时也进入尾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风东渐,列强环伺,被动挨打的清政府不得不改革科举,最终废除科举。 清代的科举制度...
1904年的夏天,一个叫刘春霖的年轻人非常兴奋,他幸运地被慈禧太后钦点为状元。 但是,刘春霖没有想到,他将成为一个时代结束的象征。曾经催生了西方现代文官选拔制度的科举制,...
五代时期的童子科 五代时期为时不过五十年,在动乱的条件下,科举考试衰微,童子科也弊端丛生。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曾勅令各道,斥责了解送童子不负责任的现象:或年龄渐高,或...
《明史·选举志》里有两段话容易使人们对明代科举全貌产生一些误解。 第一段话是:“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可不由科举。”这段话的后面一句是对的,因为明朝任官有多种途径...
每年夏天,中国的每座城市里都会出现这样的景象,成上千万稚气未脱的学生们涌入考场。接下来的三天考试,将决定谁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无论对于孩子本人,还是对于他们的家长...
宋孝宗淳熙八年,开始将童子试分为三等:凡全诵《六经》、《孝经》、《语》、《孟》及能文,如《六经》义三道。《语》、《孟》各一道、或赋一道、诗一首为上等;诵书外能通一...
科举制创立于隋、盛行于唐、发展于宋、衰亡于明清,是一种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并与君主专制统治相适应的官员铨选制度,同时也是一种与教育紧密相连的考试制度。长期以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