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
在与南京相关的清明节诗文中,明清时期的作品占大多数,而唐宋时期的作品则相对较少。记者近日走访了南京的数位文史专家,查阅《全唐诗》和《全宋词》,发现在为数不多的南京...
根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6月21日13时4分迎来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夏至。从夏至日起,我国开始进入最热的阶段。 据了解,每年阳历的6月21日或22日...
不仅仅只是扫墓 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清明节有它独特的内涵,因为它既是节气也是节日,不仅仅就是扫墓。昨天,民俗专家为我们还原清明节,清明节除了祭祀,户外春游也是其重要内容...
新华网天津1月17日专电(记者周润健)1月19日农历壬辰年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民俗专家说,腊八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向人们传递进入年关的...
炎炎夏日,人们的食欲大都有些不振,油腻的菜肴退出了不少家庭的餐桌,接替而来的是那些清淡、凉爽的食品。“凉面”就是其中一种。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六月六吃凉面”之说。古...
新华网天津4月18日电(记者周润健)“清明断雪,谷雨断霜。”4月20日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专家提示说,此时节,天气转暖,雨水渐多,公众要注意湿邪侵入...
尚敏一直认为,留在记忆中的年味,是从窗户开始的。 小时候跟随当兵的父亲生活在山西,每逢年节,家家户户就像比赛一样在窗户上打起了擂台,乡民们粗糙的手下,剪出的花鸟虫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中药方里,其实有许多来自西方的元素。比如“乳香没药散”。 “乳香没药散”见于明代《普济方》:乳香、没药、当归、砂仁、枳壳(米炒)、甘...
旧时,江南一带民间习俗中禁忌颇多,小小的筷子也有许多讲究。 筷子有“箸”或“筋”之称,但江苏、浙江的船民、渔民忌讳叫“箸”,认为不吉利。陆容《菽园杂记》曰:“舟行讳...
年终奖在我国很早就有。东汉时期,一到腊月,皇帝就开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汉官仪》中记载“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 (相当于黄金20斤。汉代规定,1斤黄金等于...
农历壬辰蛇年春节逐渐临近。作为中国第一大传统节日,从腊八“吃粥”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春节历时一个多月。其间的众多习俗,都充分体现出人们“祈福纳吉”的美好愿望。...
端午偏逢风雨狂, 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 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 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 不似今朝豆味香。...
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穿针乞巧的记载。...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源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因为,七夕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
回家过年,永远是中国人年底的主题。从狭义来说,古人是没有春运的。 但从广义来说,从春节出现起,春运现象在古代就存在了,古代也有“回家难”的现象。 1 为何过年时一定要回...
初秋晴朗的夜晚,深邃苍穹上璀灿的繁星,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人们坐在庭院纳凉时,举头望着星空,时常会给孩子们讲起牛郎织女的动人爱情传说。这个传说源于何时,内容是...
新华网合肥2月5日电(记者 徐海涛)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在其数千年历史中有过“元旦”等多个名称,日期也多次变化。专家介绍,直至1914年为接轨西方历法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