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 [其它] “三节”相融的清明节 2022-11-11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日是怀念、祭奠、铭记、感恩的日子。它还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同时为节气和节日的传统民俗节日。 清明...

  • [其它] 魏衍华|《春秋》“礼义之大宗”解 2022-11-11

    摘要: 《鲁春秋》是鲁国的史记旧闻,是周礼的重要载体。孔子所作《春秋》是一部蕴含微言大义的经书,也是一部为后世立法的礼书。司马迁继承董仲舒首重《春秋》的经学传统,阐...

  • [其它] 杨朝明|“文武之政”与儒家的中道哲学 2022-11-11

    因为清华简中的《保训》篇系周文王遗言,而且其中涉及儒家所倡言的中道,格外引人瞩目。事实上,孔子从周(《论语八佾》)、宪章文武(《孔子家语本姓解》《礼记中庸》),春...

  • [其它] 儒家故事|王通:垂翅东归 2022-11-11

    山西王家,是一个千年望族,书香门第。其家世精儒学,自南朝宋、北魏至隋,共经六朝,皆曾出任国子学博士。王通祖父王杰,称安康献公,周朝建德年间,曾跟从武帝征邺,为前驱...

  • [其它] 刘续兵|清明时节话孔林 2022-11-11

    孔林远眺 在曲阜城北的泗水河畔,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带。远离了尘世的喧闹,也听不到人间的争论是非,被后世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终于在这里得到了生命的宁静。这里仿佛是另一个...

  • [其它] 路则权|文明视野下的中国农业起源探究——华裔史学家何炳棣及其《黄土与中 2022-11-1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华文明也深深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今天的中国,在占世界耕地面积不到7%的土地上养活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中央一号文件也连续十七个年头都是关注农...

  • [其它] 子思与《易》关系新证 2022-11-11

    关于孔子嫡孙子思(名孔伋,约公元前490前405年)与《易》的关系,可分为三个方面的问题:子思是否学《易》,子思是否用《易》,子思是否作《易》。对第二个问题,金德建举十二条...

  • [其它] 武宁|莒文化与齐鲁文化之比较 2022-11-11

    人们习惯于将东岳泰山至东海沿岸生息繁衍的上古部族称之为东夷,其最早可溯源至与北京猿人同期的沂源猿人。三代以来,东夷文化在与华夏文化的互动之中不断融合与发展,这其中...

  • [其它] 黄玉顺|论“行为正义”与“制度正义”——儒家“正义”概念辨析 2022-11-11

    【 摘要 】在正义问题上长期存在着思想混乱的一种重要原因,是既有的正义理论缺乏行为正义与制度正义的区分。行为正义所指的是人们的行为是否正义,即是否符合现行的社会规范...

  • [其它] 君子与小人 2022-11-11

    君子小人之辨 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儒家学派,强调中国特色的精英文化,对这种中国特色精英的说法,可以是国士士大夫,可以是大丈夫,可以是仁者义士,可以是君...

  • [其它] 多面孔子,唯念君子 2022-11-11

    按照李零先生书中所说,《论语》全书共16022字,含重文(《丧家狗:我读〈论语〉》,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6页),按照杨伯峻先生的统计,《论语》中君子出现了107次,...

  • [其它] 鲁国之“法”与鲁文化 2022-11-11

    摘要: 长期以来,对礼法作为法治类型之一的忽略,使得鲁国不重法治的说法流传已久。法者,不独为法律之谓,更是法则、法度意义上的秩序之名。鲁国之法是以周礼为核心的礼法体...

  • [其它] 田辰山|中华文化的自信从何而来? 2022-11-11

    1自觉性、自信力、文化交流 自觉的英文对应词是Self-conscious。但我们现在用的是这个概念的中国文化意义。因为英文这个概念中找不到我们今天需要的意义。Self-conscious指的是一个人自...

  • [其它]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2022-11-11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法治精神强调对法治的尊崇和敬畏,是立法、执法、司法、守...

  • [其它] 牟钟鉴|以时代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2-11-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与精神纽带。我们要心存温情和敬意,担负起守护和培育它的责任。知之深方能爱之切。除了要有这份温情和敬意,...

  • [其它] 孟继新|解读两位衍圣公的谢恩奏折 2022-11-11

    在《孔府档案》散档中,保存有两位衍圣公向皇帝上奏的谢恩奏折。两位衍圣公是:孔子七十一代孙衍圣公孔昭焕和孔子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庆镕。 一、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的谢恩奏...

  • [其它] 孟子心目中的“君子” 2022-11-11

    君子一词,最初为社会阶级地位之象征,是与普通百姓相对,为贵族所专有之称号。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君子这一概念,作了创造性改造,赋予其更多道德内涵,使其从社...

  • [其它] 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2022-11-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红色基因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赓续于一代代人不懈奋斗的事业...

  • [其它] 习近平“两山论”与早期儒家思想的契合性分析 2022-11-11

    两山论是指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其主政的不同时期提出来的一系列关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理论。两山论的主要内容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

  • [其它] 游学三孔|孔子释儒 2022-11-11

    编者按:本文选自孔子研究院副院长陈晓霞的新著《游学三孔》,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懂天一在圣城曲阜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

  • 首页
  • 上一页
  • 266
  • 267
  • 268
  • 269
  • 270
  • 271
  • 272
  • 273
  • 274
  • 275
  • 276
  • 下一页
  • 末页
  • 69513890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