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何怀宏的《良心论》一书摆脱了传统心性儒学孤、高、深的路数,在借鉴儒学资源的基础上,试图开辟一条基于所有人而不是少数精英(或精英群体)的伦理重建之路。它以底线伦...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此可谓老子三问。在这里,老子向人们提出三个问题:名声和生命哪一个更重要?生命和财货哪一个更贵重?得到和失去哪一个更有害?问题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不仅开创了洪武之治,而且开启了洪永熙宣盛世。如清代康熙(1654-1722)帝曾评价洪武功业说:治隆唐宋。也有学者论明太祖功绩说:客观的说,以历史功绩而...
书院产生于唐代,源出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经过唐末五代的发展,宋朝初期书院逐步发展成型,并在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研究相互促进的教育组织形式。...
一、《保训》舜求中、得中释义 《保训》引人注目,在于其中字;引起争议,也在于其中字。关于《保训》的中,学界的意见已有十余种之多,且不时有新说涌现,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
求达不求闻,是孔子赞赏的立身行事的信念和原则,其间也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子品性与特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述:子张问孔子,士怎样做才可以称得上达呢?孔子反问说:你...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是说亲和、合群、周到、周全、圆满;比,是说朋比为奸、利益勾结、一种狭隘性劣根性破坏性。 最初出自庄子名言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
心性论思想是早期儒家思想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线索。从《孟子》《荀子》到新近出土的文献都显示,心与性是他们各自文本话语体系和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从这一核心概念出发,...
近些年来,海内外兴起一股阳明热。明儒王阳明开创的心学深有奥妙,需要把握蕴含其中的精髓真意。南宋大儒朱熹曾言:论其世,论其当世行事之迹也。言既观其言,则不可以不知其...
儒家在其思想体系中有丰富而系统的君子观,树立了君子的理想人格,形成了沿袭中国古代文明整个过程的君子文化。君子,作为适合于人的发展的理想人格,儒家更加注重强调成就君...
从郊社之祀到南北二郊 浅析周代至西汉郊祀之变迁 人类早期文明中大多都存在着对天、地的崇拜。中华文明也较早产生了人格化的天神,《尚书》言尧舜禅让时曾肆类于上帝。天神上...
对《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浴乎沂句的训释自来存在多种说法,以一般解释的在沂水中洗澡、王充涉沂水、朱熹浴乎池(温泉)、浴乃沿之误四种观点最具代表性...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文章强调: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随着...
李学勤先生在为拙著《鲁文化史》所作的《序言》中提到了《奏谳书》记载的柳下季断案的事例,李先生说,《奏谳书》中的文辞没有什么费解,而白徒和倡怎样成为刑徒的名称,实无...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人对于自身的生产与发展具有一定的自觉。人口的生产与发展不同于其他物种的生产与发展,其他物种受制于自然环境与食物链,而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意义...
摘要: 清代衍圣公的家祭仪典,是中国传统礼制的重要部分和特殊案例。其举行家祭的空间,包括阙里孔庙内的家庙和衍圣公府家庙(报本堂)、祧庙、夹室、慕恩堂等处;其家祭奉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百年...
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脉,是学界的共识。如柳诒徵先生说:礼者,吾国数千年全史之核心也。礼乐文化是传统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梁漱溟先生曾给文化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文...
摘要: 宋明理学这个概念,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比较有确定性的名称,代表了从11世纪至18世纪中国儒学的主流发展体系。五四以来,对理学的批评往往是出于对其核心思想的误解,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