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现文因缘 时 间:2016年7月 作 者:白先勇 编着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绪章】 白先勇致夏济安信件(一九五九) 祝辞(夏济安 【第一辑】一九九一《现代文学》重刊纪念文集 不信青春唤不回──写在《现文因缘》出版之前(白先勇) 《现代文学》创立的时代背景及其精神风貌──写在《现代文学》重刊之前(白先勇) 《现代文学》与我(姚一苇) 《现代文学》二、三事(何欣) 一时多少豪杰──浅述我与《现文》之缘(余光中) 短暂的青春!永远的文学?(柯庆明) 《现代文学》的努力和成就──兼叙我同杂志的关系(夏志清) 现文忆旧(王文兴) 《现代文学》与我(欧阳子) 我与《现代文学》(叶维廉) 「毁」与「誉」(戴天) 《现代文学》与我(杜国清) 二十七年前(王祯和) 二十八年一弹指──回忆《现代文学》那段自讨苦吃的日子(陈若曦) 当兵那一年(林怀民) 与文学结缘(奚淞) 酸甜苦辣(水晶) 绝无仅有的一点小缘(朱西寗) 清梦(李昂) 少年心路──《现代文学》与我(李黎) 那一段日子(荆棘) 〈豹〉变──谈我与《现代文学》的一段交往(辛郁) 忆──纪念《现代文学》创刊二十七载(蓉子) 我对《现代文学》的观感──它已成为开展中国现代文学的主力线(罗门) 我辈的青春(陈映真) 《现代文学》与我(郑树森) 蓦然回首(三毛) 那些不毛的日子(施叔青) 鱼香(刘大任) 念旧(张错) 《现代文学》是雪地的阳光(锺玲) 一G弦单音(杨牧) 我与《现文》(丛苏) 【第二辑】一九八○《现代文学》创刊二十周年纪念专文 弱冠之年──《现代文学》二十周年纪念(白先勇) 老兵志感──为《现代文学》二十周年而写(姚一苇) 喜悦、祝福、盼望(柏杨) 绳索上的欢跃──现代人的困窘(为《现代文学》二十周年纪念而写)(丛苏) 霎眼间事(戴天) 《现代文学》二十周年──怀张先绪(李欧梵) 冠礼──记《现代文学》创刊二十周年茶会(林清玄 笔记) 青春之猎(陈雨航) 【第三辑】一九七七《现代文学》复刊纪念专文 《现代文学》的回顾与前瞻(白先勇) 回忆《现代文学》创办当年(欧阳子) 【第四辑】一九七六欧阳子编选《现代文学小说选集》专文 关于《现代文学》小说的编选(欧阳子) 给欧阳子的信(王文兴) 一个里程碑(陈若曦) 37、君师道合:晚明儒者的三教合一论述 时 间:2016年7月 作 者:魏月萍 着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syncretism与「合一」的歧义 第二节 「三教合一」研究的多重视野 第三节 本书主要问题意识 第四节 各章论述结构 第二章 明中叶三教合流之衍变 第一节 王阳明「道一教三」思想及其影响 第二节 王畿以「良知」范围三教 第三节 颜钧、罗汝芳、耿定向以「心学」论三教 第四节 管志道以「孔矩」收二氏 小结 第三章 管志道:以「干元统天」为法界,以「群龙旡首」为行门 第一节 管志道与泰州学派的关系 第二节 对晚明学风的批判 第三节 以「干元统天」为「法界」 第四节 以「群龙旡首」为「行门」 小结 第四章 杨起元:以「孝弟慈」为三教之大成 第一节 杨起元对管志道「群龙旡首」的回应 第二节 三教皆务为治为「一」 第三节 孝与「合一」思想 第四节 德统君师 小结 第五章 周汝登:三教「统体」与君师道 第一节 周汝登对「良知」的信仰 第二节 「一心」为三教之统体 第三节 宗谱意识与君师道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38、现代诗完全手册:为何读诗、如何读诗 时 间:2016年7月 作 者:杨照 着 出版单位:台北:印刻文学 内容简介: 「我对现代诗的喜爱,有着个人成长的感情因素。多么幸运,误打误撞,我在十几岁时,就接触到现代诗,就跟随着诗探入自己的不安与骚动。我读到的现代诗教会我不要拒绝承认自己内在的不安,不要刻意去麻木、窒息自己内在的骚动。诗更替我找出一种诚实面对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己不屑和别人一样的青春动荡的态度,进而让我可以藉由他们的诗句,或藉由笨拙地模仿他们的诗句,获得了向自己表达困惑、愤怒、疏离、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感受。」 杨照在书中对着正苦恼着试图想要读诗的年轻的「你」,从诗、读诗、对诗的好奇,进而对于写诗产生兴趣,探问诗人的灵感来源,还有诗和「我」之间的关系连结,与诗的相处,从自身经验开始以一经验长者娓娓道来一系列关于诗的笔记和批注,什么是诗?为什么要读诗?怎么读诗和写诗?而我们又要如何去探看那个字句简省、语意隐蔽,满布着不断明灭的通透灵光,时而绝美动人、时而又残酷冰冷如刺骨锥刃,诗意的剎那世界? 唯有诗才足以组构连系生活日常与诗意灵光的接口,杨照以自身的经验铺展关于诗的方方面面,从一种远望诗本身形成的美的引力,到逐步接近,感受诗意在语言中的流动,进而触碰而引发最直接的反应与感同身受。在杨照的阐述中,隐隐浮现一道顺应的脉络,再经由这道脉络为契机去发展出每个人生命中独特的、属于诗的本质。这是一本给尚未读诗、或是正要开始读诗的人的阅读指南;同时也是一位资深读者探寻诗世界的思索笔记。 作者简介: 杨照,本名李明骏,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现为新汇流基金会董事长。主持Bravo91.3「阅读音乐」及九八新闻台「杨照音乐厅」广播节目。长期于「诚品讲堂」、「敏隆讲堂」、「趋势讲堂」开设人文经典选读课程。著作等身,横跨小说、散文、评论、经典导读等领域。近期出版有《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别让孩子继续错过生命这堂课:台湾教育缺与盲》、《谁说青春留不住》、《我想遇见妳的人生:给女儿爱的书写》、《游乐之心:打开耳朵听音乐》、《世界就像一只小风车:利瓦伊史陀与忧郁的热带》、《烈焰:阅读札记I》、《地热:阅读札记II》等书。 39、诗人的黄金存折 时 间:2016年7月 作 者:杨照 着 出版单位:台北:印刻文学 内容简介: 从大时代历史,至个人生命中任何一件可能不会被在乎的事物,都有其诗意的蕴藏,诗人以自身为界,写下的字句不仅仅是个人的独特生命展演,也关乎人于现实的超脱以及对真实的追索。而那些流进生命深处的诗句,总是会在面对狂喜狂悲,或是不予人言的痛心苦楚时,让人们有更宽广的诗意想象和可能性,甚至是找到超乎原本想象的出路。 杨照从周梦蝶、洛夫、商禽、痖弦、杨牧五位诗人开始,从诗人历处的时代背景和各别流离的生命景观,切入谈论台湾现代诗在五○到六○年代的这「黄金十年」,这五位极具代表性的诗人,也就在这十年期间进入诗生命的巅峰。从孤独国主周梦蝶、洛夫最艰涩难懂的经典之作、超现实主义商禽、最美好的歌者痖弦、杨牧的抒情诗传统,他们各自凭着自身的诗艺,在台湾现代诗领域里走出丰富精彩的路途,也替当时台湾现代诗留下极为精纯的质地。 而五位风格殊异的诗人,从人而诗再进一步含括整个年代,在杨照的析解中,凸显他们在台湾诗坛的特殊与代表性。杨照引领着读者一遍遍重读几位经典诗人,穿透层层肌理解读,让读者在原本的认知和感受之外,又再次发现可能存在着更多的未被辨认出来的意蕴,或是遗漏在历史或时代中的诗意甚至是幽微的悲伤,还有诗句之外,隐于字句间的伏流,那些被诗人断开、藏白的不说。在杨照的梳理之下,诗人身影如同一道道稳固的定锚,在诗随着时代与人心际遇的流动中,标示着不使人迷途的航标。 作者简介: 杨照,本名李明骏,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现为新汇流基金会董事长。主持Bravo91.3「阅读音乐」及九八新闻台「杨照音乐厅」广播节目。长期于「诚品讲堂」、「敏隆讲堂」、「趋势讲堂」开设人文经典选读课程。著作等身,横跨小说、散文、评论、经典导读等领域。近期出版有《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别让孩子继续错过生命这堂课:台湾教育缺与盲》、《谁说青春留不住》、《我想遇见妳的人生:给女儿爱的书写》、《游乐之心:打开耳朵听音乐》、《世界就像一只小风车:利瓦伊史陀与忧郁的热带》、《烈焰:阅读札记I》、《地热:阅读札记II》等书。 40、唐宋时期的名分秩序 时 间:2016年7月 作 者:许倬云、张广达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政大出版社 内容简介: 序文(许倬云) 导论(许倬云) 从官人章服制看唐代君臣关系(王德权) 宋代诏葬之研究(沈宗宪) 从唐朝对外商的管理看华夷名分秩序(廖敏淑) 从隋唐到宋元时期的胡汉互动兼及名分问题(张广达) 中国规范传统国际关系的「五伦国际关系论」理论论述――五代宋辽五伦国际关系的伦理解析(张启雄) 吐蕃名分秩序的建立及其演变――以唐宋时期为中心(林冠群) 日本近世「大义名分」语词形成史――政治运作与载籍演绎的辨证之一例(童长义) 41、细说戏曲──搬演典故之研究 时 间:2016年6月 作 者:徐筱婷 着 出版单位:台北:文津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世界上三大古老戏剧唯独中国戏曲保存百余剧种、万余剧目至今,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戏剧文化系统,然戏业人员之艺术表现成就却与传统眼光对其社会阶级出现极反差:「既爱其演艺,更轻其地位」,甚至在律法中明文剥夺戏班子弟之受教权,因此戏业行规均由艺师口头传授弟子承继,未见集结成册之行规章法,本书从艺人地位、搬演习俗、戏班行规及搬演禁忌对中国戏曲搬演典故作一思考及溯源之考察。 作者简介: 徐筱婷,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班毕业,硕士论文主题为《秦系文字研究》,博士论文述写《中国戏曲搬演典故之研究》,两大题材皆以考证为主线。曾任中华技术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兼任讲师,近年兼擅辞赋文学,并结合出土文献,于国内外发表多篇论文。 42、吴嵩庆日记(一)1947-1950 时 间:2016年6月 作 者:吴嵩庆 着、吴兴镛 编注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吴嵩庆(1901-1991),浙江镇海人。上海沪江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毕业,历任航空委员会经理处处长、军政部军需署副署长兼兵役部经理处处长、湖北省政府财政厅厅长、联勤总部财务署署长、联勤总部军需署署长、联勤总部副总司令、唐荣钢铁公司董事长等职。吴嵩庆自1947年至过世前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本书收录最初四年的日记,时间涵盖其于湖北省财政厅厅长任上的第三年,以及联勤总部财务署署长的头三年,期间并曾涉入国府黄金运台湾的过程,是为国共内战时期的一手史料。 43、陈怀澄先生日记(一)一九一六年 时 间:2016年6月 作 者:陈怀澄 着,许雪姬 编注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陈怀澄先生(一八七七-一九四○),彰化鹿港人,七岁学习汉文,一九○二年加入栎社,为创社九老之一。他亦曾任鹿港公学校汉文教师与辜显荣家的大和家塾教师。一九二○年为首任鹿港街长,担任三届街长,管理街政达十二年,任内创立鹿港街图书馆并集资兴建鹿港公会堂。一九三二年底卸任公职后,移居黄竹坑。他曾留有手稿诗集《沁园诗草》(一九二一),还编着在嘉义兰记出版的《吉光集》、《媪解集》二书。 〈陈怀澄日记〉共十六册(一九一六-一九三二年),中缺一九一七、一九二三、一九二九年的日记,而一九二四、一九三一年各有上、下日记两本,一九三二年者则仅记载到七月八日为止。日记的内容,呈现出其担任街长所从事的公共事务弥足珍贵,而日记中广泛的生活嗜好与交游娱乐,更是相关表面史料上所无法看到的记主面相。 44、作为事件的文学与历史叙述 时 间:2016年6月 作 者:王中忱 着 出版单位:台北:人间出版社 内容简介: 第一辑 晚清新型文化场域的形成 新型媒体、文化生产场域与小说作者的「有名」存在 「声口」与视点:「新小说」叙述者位置的变移 以《新中国未来记》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例 新式印刷、租界都市与近代出版资本的形成 商务印书馆创立的前前后后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商务印书馆 第二辑 「走向世界」的中国新文学 《改造》杂志与鲁迅的跨语际写作 自我与他者的再确认 日本作家堀田善卫的鲁迅阅读与接受 日本中介与穆木天早期文学观杂考 自家风景他山石 战后日本思想文化脉络中的丁玲 亚非作家会议与中国作家的世界认识 第三辑 后卫的意义:晚年丁玲与「新时期」 「新时期」文学体制的建构与丁玲的复出 「新时期」的文艺与政治 重读晚年丁玲 作家生活史与文学史的交集 从几封作家书简谈起 丁玲:一个在新诗里生长的母题 第四辑 「满蒙」言说与「间谍案」叙述的政治 佐尔格─尾崎事件的叙述与档案解密的政治 以1940~1950年代日文文献为中心的初步检证 「满洲国」事件与中国新考据史学的「借喻」书写 以傅斯年的《东北史纲》(第一卷)为中心 民族意识与学术生产 试论《禹贡》派学人的「疆域」史观与日本的「满蒙」言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