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虽然注定了是姻缘,却规定不了能否是“良姻”。宝玉用这辈子和宝钗走进婚姻,他的情却用在了上辈子的灵河边,而遗留不到人间。 宝玉与黛玉,是前世的情缘; 宝玉与宝钗,是今世的姻缘。 ——这就是他们三个人之间的一种宿命。 所以在第五回里,宝玉于太虚幻境听到的《红楼梦曲》第二支曲子《终身误》中,黛玉与宝钗是被放到这同一首歌里所共同演唱的。 曹雪芹想要表达的黛玉和宝钗,并不简单是世俗理解的、情敌的敌对关系,而是,她们代表了人生的一体两面。她们二人相对的关系,不是敌意,而是遗憾。 黛玉和宝钗代表了人生的一体两面(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读者对于《红楼梦》最重要的这两位女主角,宝钗和黛玉,总是鲜明形成非此即彼的拥护或反感的两派意见,尤其,她们二人在宝玉身边又似乎天然就是情感对立的关系。但其实,曹雪芹借着这迥然不同的两位美好女性,是想表达一种相互补充和彼此遗憾。 社会需要每一种角色,而每个人自己个体的生命却无法全面,只能呈现出一种形态,就难免会有各自形态里的所得和所失。人生既然不能“兼美”,就逃不脱各自的悲哀。 而宝钗和黛玉的身边人,也是遗憾着她们二人处于性格两端的各自美好。如她们两人共同所在的曲子《终身误》中所唱:“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 终身误,误的是宝钗、是黛玉、更是左右落埋怨的宝玉。遗憾黛玉和宝钗,不能“兼美”而合为一体,不能合成一份完整。 宝钗其实是个非常出色的女孩子,若是其他任何一个男子娶了她,都是家门之幸。对内,她有能力治理家园井井有条;对外,她有头脑辅佐夫婿平步青云。既有实干家的理智,又不失文艺者的才情,无论在哪个时代,这样的女性都是优秀典范。配一个风花雪月的贾宝玉,宝钗自己都未免心有不甘。 事实也确是如此。宝钗随母上京,本意是来待选入宫的。以她的眼光和心气,也只有天下最尊的那个地方,才是此身的好去处。在一向端庄娴静的微笑背后,隐藏的是她不甘平凡的心性。 所以在第七十回大观园的诗社咏柳絮词时,她就看不惯姐妹们的柔弱落笔,忍不住写出了柳絮的豪情:“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青云直上,步步高升,这才是宝钗真正的追求。 宝钗入宫落选,在书中没有明言交待。但是凭猜想,她的落选,未尝不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权威太盛、帝王决心要削弱其势的前兆。 不管怎样,对于当时落选的宝钗来讲,她退而求其次的婚配对象,便只剩一个身佩有玉的贾宝玉是首选了。这也是遵从了癞头和尚从前给的指示,第二十八回里提到了宝钗的母亲就曾说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宝玉和宝钗都是好儿女,错只错在了二人不能志同道合。我们如果拿宝玉、黛玉、宝钗这三人比较,可以说: 宝钗是儒家思想的代表,积极入世,努力进取,遵从礼仪,拥护主流; 黛玉是道家做派的人物,高洁出世,超凡脱俗,只遵从心意,不与世苟同; 而宝玉在很大程度上近乎于佛家的情怀,他体恤众生,悲悯万物,关怀生命,与世无争。 但同时,少年人的蓬勃心性,又使宝玉的个性还比较张扬,与看不惯的事物格格不入。这就造成了在思想的层面,只有黛玉才能和他彼此共通、相互欣赏,而在其余人的眼里,看待宝玉、黛玉这二人,未免都感觉有些乖张而不合礼法。 可悲的是,宝钗没能及早认识到“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她在最后大概还是抱着试图改造宝玉回归主流的想法而嫁给了他——是“金玉良姻”的说法给了她误导,让她错把一生托付给了一个、心里早在上辈子就住下了别人的男子。 宝钗之于宝玉,缺少一份来自仙界的似曾相识、缺少一份关乎性灵的情缘。他们两个之间所有的,只是发生在人间、些微不得不尽的情分。 宝钗之于宝玉,缺少一份来自仙界的似曾相识(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宝玉与宝钗既然并非良配,那么,为何众人又都要极力促成二人的秦晋之好?为何连那个本该知晓一切底细的癞头僧,也一直在用“金玉之说”来暗示两人的姻缘呢? 只能说,旁观者的意见再多,也毕竟是外人,只能是凭借看起来的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来点鸳鸯谱。 然而婚姻就像鞋,合眼不如合适;感情就像菜,好吃不如爱吃。宝钗,偏偏就不是宝玉眼里的那盘秀色可餐。 其实,明丽可人的宝钗之于宝玉,也不是完全没有吸引力。第二十八回里,宝玉闹着要看宝钗戴的红麝串,看到了她手臂的肌肤丰泽,一时醉倒,书中就写宝玉“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也就是说,在宝玉的潜意识里,金玉之说,并非完全没有产生过影响,他也隐隐感觉到宝钗可能会与他有未来的交集。 但纵然如此,宝玉作为一个不愿被世俗礼教裹挟、只愿听从内心声音的、怀有傲世之心的人,他即使在睡梦中,也在深深固守着自己情感性灵上的真实意见,第三十六回宝玉就说梦话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而宝钗正好从旁听到这句梦话,不觉得怔住了。 对于宝钗来讲,她虽有金玉为媒、虽是样样都好,却始终都能深刻感觉到自己被隔离在宝玉、黛玉的默契之外,这如何不是她的困惑与无助。 但黛玉的困惑与无助更无人能解。黛玉和宝玉多次惶惶不安地闹脾气都是因为宝钗有金锁、湘云有金麒麟,她们的随身物件都或多或少和宝玉佩戴的玉有着暧昧的匹配暗示,偏偏只黛玉什么信物都没有,这如何不是上天的警示与预兆的不详? ——黛玉和宝玉再惺惺相惜,偏偏就是他们之间是没有信物相连、没有姻缘之分的,怎样尽人力,都不可回天,怎样情深意重,都是一场枉然! 至于癞头僧给宝钗赠字,是用今世的姻缘、分散了前世的因果,用避不开的注定、干预着不放手的枉然。他未尝不是在用一段明知不合的缔结,点化着宝玉、宝钗、黛玉,还有那块青埂峰下的顽石,以及芸芸众生: 有些心机是枉费的; 有些追寻是枉然的; 有些心血是枉耗的; 有些眉头是枉凝的。 然而人生就是有那么多避免不了枉然: 只要还有坚持、就会有失意,只要有所不甘、就会有怅然,处处都有避不开的矛盾——既然如此,那么,知其不可而为之,也就成了人生必要的一部分。 这便是宝玉和黛玉飞蛾扑火般的相恋。纵然枉凝眉,也要走一回。为心中所爱而付出,痛也不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