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为学大要第二 完整版 一、读书写文章切记不可贪多 现在我要继续跟大家讲“为学大要”。在“为学大要”里面,伊川在答复他的学生里面,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大家不妨来看看。 他在答复他的学生朱长文的时候提到,有人喜欢摇笔杆子写文章,伊川在这里是要告诉他的学生说,写文章一定要你真的心中有一种感觉我不吐不快的时候你才能写,你不要无病呻吟。写文章,你一定要写出来,能够真的对于世道有所帮助。 我们先来看看他怎么说的,他对他的学生说:“圣贤之言不得已也。”也就是说,大家看看,好像古圣先贤留下不少的文字下来,伊川说人家古圣先贤留下这些文字是不得已的。为什么不得已呢?他说:“盖有是言则是理明,无是言则天下之理有阙焉。如彼耒耜陶冶之器,一不制则生人之道有不足矣。圣贤之言,虽欲已,得乎?然其包涵尽天下之理,亦甚约也。”什么意思?他说,圣贤他写东西,他是因为有讲这些话,这些道理才会清楚。如果他不讲这些话的话,那天下的道理就会有所不足了。这个就像我们耕种的农具,古代的圣人不是做了耒耜,要来耕田用的吗?还有各种的陶冶器具,如果这些不发明出来的话,我们的生活就不方便。所以他说,圣贤虽然想不讲话,可以吗?所以说,圣人虽然写了东西、讲了话,但是他们讲的话是包尽了天下的道理,但也非常地简约。他在这里讲什么?也就是圣人不讲废话。我们后世之人不要信口开河,不要喜欢摇笔杆子。 伊川怎么批评?他说:“后之人始执卷,则以文章为先。”他说后来的人才刚刚开始“执卷”,就是读书而已,才刚刚开始在读书,他就急着要写文章了,他说:“平生所为,动多于圣人。”所以说,他一辈子所写下来的文章,随便算一算都比圣人多。 程伊川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然有之无所补,无之靡所阙,乃无用之赘言也。”伊川说,一般人所写的这些东西,写了,但对于道理也没有什么帮助;就算他没写,道理也没有欠缺一点点,都是没有用的赘言。 “不止赘而已,既不得其要,则离真失正,反害于道必矣。”说不只是累赘而已,而且他写得不得要领,所以说“离真失道”,也就偏离了正道,偏离了真实。所以说,他不但对这个“道”没有帮助,对弘道没有帮助,还有害。 所以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不要那么喜欢作文章。我大概从大学的时候就自己要求,要是这篇文章三年内有人写得出来,我就不写了,给别人家写就好。我自己要求,写任何一篇文章,一定是三年内没有人写得出来,没有人敢写,我才写。所以说,大家要自己有这样一个期许,这样写出来,你下笔才会慎重。所以我在这儿要告诉大家,书不必读得多,要读得精。你如果说书读得一大堆,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书,你看了几吨的书有意义吗?有意义的书,你只要通一经,终身受益无穷。同样的道理,文章有用的写个两篇,比无用的写个一大堆,要有意义得多! 所以伊川讲的这些话非常受用,他刚才讲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人家圣贤之所以会留下一些东西,那些东西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弘扬大道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虽然是必要,而且他讲的这些包含这么大的道理,但都非常简约,不会拖泥带水一大堆,所以我们要读书不要贪多,同样写东西也不要贪多,要扎扎实实——我心中真的有话不说会很痛苦,在这种情形之下,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才会有好文章;无缘无故,只是为了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去写文章,那些都不能留之长远的。所以说,大家不要把写文章当作是一种爱好,写文章“文以载道”,如果对弘扬大道没有帮助,你写那么多文章干什么呀? 二、做人行事一定要依照天理 所以我们再来看,伊川在他的《易传》里头——伊川的《易传》非常有名,一般人,有称它为《伊川易传》,也有称它为《程氏易传》,也有称为《周易程氏传》的。我认为叫《程氏易传》,或者叫做《周易程氏传》,都比较恰当。叫《伊川易传》,我觉得是比较不妥当的。 为什么?因为伊川跟他哥哥明道,两个人就差一岁而已。两个人从小感情特别好,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两个人常常在讨论问题。伊川晚年的时候就跟他的学生讲,因为他学生问他说:“老师,你的抱负是在哪里?”伊川就对他的学生说,我为我哥哥写的行状里面,你去看,就知道了。其实伊川在他哥哥去世之后,他还活了22年。伊川是在六十七八岁的时候,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把这个《易传》写出来。在把《易传》写出来之后,他还不流传出去,因为他想我现在身子骨还硬得很,希望再多留几年,还可以再修改得更好一点。伊川很谦虚,他说我这个道理也只讲了七分而已,你们在读《易传》的时候还可以自己再去引申。 伊川这个《易传》,其实是他们兄弟共学所得,所以称为《程氏易传》比称为《伊川易传》要妥当得多。所以用伊川自己的话来讲,他说哥哥的就是我的想法,就像我在写他的行状其实就是我在写我自己一样。所以大家要了解这一点。 《周易程氏传》又称《伊川易传》(资料图 图源网络) 现在我在这里为什么要跟大家讲这一句话?就是在《近思录》里头,引述最多的就是《周易》经传。而《周易》经传里面,90%都是引自《周易程氏传》。它原称的名字叫《周易程氏传》,也就是后人常常简称为《伊川易传》。 我们现在来看,第一个,他这样讲——大家一看一定一头雾水——他说:“动以天为无妄,动以人欲则妄矣。”大家看看,其实这个是从哪里摘录出来的?就是从《周易程氏传》里面的“无妄”卦,“无妄”卦是《易经》里面的第二十五卦。“无妄”卦是怎么一个卦象,大家知道吗?所谓无妄就是“天下雷行”了,下面是个“震”卦,上面是一个“乾”卦。“震”就是“雷”,“乾”就是“天”,“天下雷行”,这个卦画就代表“无妄”。什么叫“无妄”?“无妄”就是真实不欺,真实无妄。好,什么叫“无妄”?“无妄”就是真实不欺,他在这里讲“动以天为无妄,动以人欲则妄矣”,这样大家清楚吗?这一句话很经典地诠释出了伊川的理学思想。什么叫“动以天为无妄”?我一切的举止都是依天理来做,而不是依人欲来做,这样叫做“真实无妄”。如果你是按照人欲来举止的话,那就是“妄矣”,就是虚妄不实了。 所以他在这里告诉我们干嘛?他说,我们人在做什么事情,你的发念最重要。你要发念,就是要以天理来发念,你千万不要以人欲来发念。以人欲来发念,一定是基于私而不公;你如果以天理来发念的话,那就是公,不会是私的。所以在这里,他说“动以天为无妄”,也就是说你如果以天理来发动的话,那就“真实无妄”。如果“动以人欲”的话,那就虚妄不实了。 三、人一定要通过学圣贤,来积蓄德行 接着我们来看下一条,他说:“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这就讲“无妄”卦的下一卦,叫“大畜”卦。 什么叫“大畜”卦?“大畜”卦的卦画是这样,就下面是个“乾”卦,上面是个“艮”卦,就是“天在山中,为大畜”。大家知道“乾”就是“天”,“艮”就是“山”。所谓“大畜”,在《易经》里面只要看到“大”,就是“阳”的意思。像《易经》里面有“大畜”卦,有“大过”卦,有“大壮”卦,有“大有”卦,所谓“大畜”就是它所畜止的为大。为什么叫所畜止的为大?大家看看,下面是“乾”卦,“乾”卦就是三个阳爻,上面是“艮”卦,艮卦的“艮”就是“止”的意思,“艮”卦来畜指三阳,三阳还不大吗?所以说,“所畜者为大”,所以称为“大畜”卦。 他说“人之蕴畜,由学而大”,大家想想看,人你要怎么积累自己?你要积累自己,一定要经由学习,是吧?打个比方,你怎么让自己的品德更好?怎么让自己的学养更为丰厚,你不经由学习行吗?你想使自己的品德更好,你就要跟这些古圣前贤来学习,看人家做了什么事,看人家说什么话,看人家是怀抱什么样的抱负,什么样的志气,来向他们学习,是吧?同样的道理,你怎么样让自己的学养更丰厚啊?你就要去看,你看像朱子经书读得这么好,他一辈子是怎么样的来努力,怎么样来学习成长,怎么样去拜师,怎么样去交友,怎么样不断使自己的今天能够超越自己的昨天,是吧?所以说,人的蕴蓄要经由学习才会越来越大,那再怎么样?就是要“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也就是说你要多听、多读前古圣贤所说、所作、所为,对不对?所以他说,“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这是什么意思?他说我们要考察他的事迹,来看他是怎么样去用的,怎么去施行的;要“察言以求其心”,也就是细察他的言论来推究他的心思,这样来了解古圣前贤,你就能够积蓄自己的德行。 中国古代圣贤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在这要告诉大家,为什么我们鼓励年轻人要多看伟人传记啊?大家看看,你想要当科学家,大家去看看《爱迪生传》,去看看《居里夫人传》;你如果想要当政治家,你可以看看《富兰克林传》,你去看看《俾斯麦传》。其实在我们中国古代的书里头,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史记》最精彩的是什么?本纪、列传。本纪、列传是最精彩的。本纪像《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后本纪》,你要去看楚汉相争,你不把这三个本纪看一看,行吗?你去看看《淮阴侯列传》,对不对?我们为什么要去读这些传记?读传记就是把它当作我们学习仿效的对象。就像朱熹,他为什么要做《六先生画像赞》,所谓“六先生”,就是除了北宋五子——也就是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以外,再加一个司马光,他把这六位先生——北宋五位大儒,再加上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他画他们的像,挂在墙壁上,然后每个画像下面,自己都写一个赞,三十二个字。也就是说,他们这些先贤,有哪些事情是值得我来学习仿效的。 朱熹他在编《近思录》的时候,特别在最后一卷,叫做“圣贤气象”。“圣贤气象”就是说,把从古到今跟道统有关、重要的代表性人物的这些典故,他摘录下来,他用这来勉励我们这些后学。不是像濂溪先生讲的吗?“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我们是读书人,就是“士”,“士”要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就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就希望能够成为“天”一样,我们要向先圣先贤来学习。 所以说,朱熹不仅在《近思录》里面最后一卷写“圣贤气象”,在他自己为官的过程当中——你看,朱熹二十四岁到二十八岁,到泉州同安去担任主簿,朱熹当过官的地方一定做一件事情,什么事情你知道吗?比如说,我到泉州同安当主簿,我就去了解一下在同安地界里面,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最贤明的君子,打个比方,他在那里就找出了一个君子,就是北宋的宰相苏颂,他就替苏颂盖了一个叫“苏公祠”,自己来拜他,也要同安的子弟都来拜他,学习他。大家看看,我们同安这样的好山还有好水可以培养出苏公这样的人,我们只有好好努力也可以一样啊!这样大家清楚吗?他到南康去当知军的时候,他就修了濂溪祠。为什么?周敦颐在那里也当过知军。他就修了一个濂溪祠。 所以我在这儿要告诉大家,你看看,就算到今天——朱熹是在福建尤溪出生的,大家知道吗?到现在,尤溪一中是福建省高考文科榜首的高发地,为什么?大家想说,我们这个地方都出生过朱熹这样的大儒,我们只要好好努力,喝同样的水,应该也可以跟他一样吧!大家再看看,朱熹他的老家,他爸爸是婺源人,大家知道婺源号称中国最美丽的农村。大家知道,婺源才三十几万人,你知道婺源出了多少进士?婺源一个小小三十几万人的县,竟然从出了朱熹之后,出了551个进士。大家看看,一个县出551个进士!同样的道理,朱熹,他在泉州的同安当过主簿,泉州出了多少进士?超过四千人。因为大家听这个听不太懂,我要跟大家讲一下,就在科举时期,中国总共出现的进士大概十万人,有人做过统计,按照现在的地级市的规模来算,整个中国出现过一千个以上进士的,也才十八个地市而已。大家清楚了没有?一千个以上进士的才十八个。那你想想看,婺源不是地市级,它只是一个县而已,但婺源一个地方就551个,那不吓死人吗?那你看看福建不是一个小省吗?一个福建就有四个地市级进士超过一千人——泉州、莆田、福州,还有南平。所以福建到现在也是高考强省,不是没道理的。 朱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我再举一个例子给大家看,金门不是一个小小金门岛吗?一个小小金门岛出过的进士,比一个台湾还多!你知道吗?台湾出过多少个进士?19个。但是你要知道,台湾是郑成功以后才开始有的,康熙才入版图,是吧?出19个进士。你知道小小一个金门岛就出了43个进士!为什么?因为金门人——以前金门是归同安管的——他们金门人都相信朱夫子曾经到过金门,还在那里搞过一个叫“燕南书院”的。 所以说我在这里就举这个例子给大家讲,把古圣前贤标榜出来,对于鼓励后学非常有帮助!他编《近思录》,最后一定来一个“圣贤气象”,让我们看看孔子是怎么样的,孟子是怎么样的,颜子是怎么样的,看看圣贤气象。他到哪里,就帮当地的先贤来立祠,来让当地年轻学子有个仿效的对象。 所以说在这里,大家看看,“人之蕴蓄,由学而大”,一个人的积蓄——积蓄不是在积蓄钱财,是积蓄德行,积蓄我们的学养。大家记住,书读再多没有用,“学”跟“养”要并重,所以要靠“大畜”。“大畜”就是要透过学习。所以说你看看儒学,为什么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就是他“有教无类”,《论语》开篇,第一篇就告诉你“学而时习之”,你一定要学习,经由学习,你的蕴蓄才会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