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朱高正讲《近思录》:为学大要第二(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朱高正 参加讨论

    四、虚怀若谷、不存私心才能感应天下
    我们再来看下一条,他说:“咸之象曰:‘君子以虚受人’。”这个“咸”——“咸”卦是《易经》的第三十一卦,也就是下篇的开端。什么叫咸卦,大家知道吗?咸卦就是下面是个“艮”卦,上面是个“兑”卦,男下女,“艮”就是少男的意思,“兑”就是少女。大家知道,年轻人刚刚情窦初开——为什么叫“咸”卦,“咸”就是快的意思,感应要快——一见钟情就是这样,好像电光石火一样,刹那之间好像就是永恒,所以这个“咸”卦就是讲少男怎么去追少女。少男要追少女,一定要男下女,一定要少男来追少女。
    “咸”卦就讲感应,大家有没有看到这个“咸”卦,咸就是“咸丰”的“咸”。“咸”下面加一个“心”字不就是“感”吗?其实咸卦就是讲“无心之感”,也就是你把那个“感应”的“感”下面的“心”字拿掉,不就是“咸”了吗?什么叫“无心之感”呢?就是没有私心的感应。大家要知道,你有私心的感应,就是有跟他相感应的才能感应,没有有意要跟他感应就感应不到。如果你是没有私心的感应,是全部都感应。因为“咸”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皆”,全部的意思,也就是全部感应。所以这个咸卦就是讲普遍感应之道。你要让人家普遍感应,先决条件就是不要有私心。大家看看,那些古圣先贤为什么能感动那么多人?没有私心。你如果有私心,你就没有办法感动天下之人。
    所以他说,“咸之《象》”。咸的《大象》传是这样——“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什么叫“山上有泽”?“艮”卦是少男,它也代表“山”;“兑”卦代表少女,它也代表“泽”。这个“山上有泽”,那不就是天池了吗?那就是在山顶上还有一个泽。一个有德君子,看到在高山的上面,还有一个湖在那里,他就体会到——看到山上有泽这个物象,他就想到一个有德君子一定要“虚”——虚怀若谷,因为你“虚”才能够接受别人家的意见,这叫“虚以受人”,这样大家清楚了吗?所以说,你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是,不谦虚的话,别人的话你怎么能容得进去?更何况要容一个湖呢?不可能的。
    
    虚怀若谷(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伊川在《易传》里面他怎么解?他说:“中无私主,则无感不通。”所谓“中无私主”,“中”就指我们的心中没有私念,没有私意,也就是我的心是廓然大公,一切都是以天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中无私主,则无感不通”——只要我有感的话,一动,天地都感应。
    他说,如果“以量而容之,择合而受之,非圣人有感必通之道也。”这是什么意思?他说,如果你说“以量而容之”,也就是说你心中已经主观存在要怎么样我才要接受你,我要挑好了我才接受。他说这样的话,已经有私心在里面作祟了,他说这绝对不是圣人有感必通之道。所以他说“感之道无所不通,有所私系,则害于感通”,有没有道理?
    所以“咸”卦在这里讲的有两种意义:一个,是无私心的感应;第二个,因为是无私心的感应,所以它是“咸”,就是全面——全部通通感应的意思。所以他说“用其私心以感物”,你如果只用你个人的私心来感物的话,那么你思考所及的地方他能够有所感应而动,你所不及的就没办法有感应而动了,所以他说像这个的话,这不是真正的感应之道。所以说大家看看,在这里,还是在讲这个私心。
    我们在上一集里面提到,“颜子所好何学论”,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要“仁义忠信,不离乎心”。仁义忠信为什么会“离乎心”?就是因为你有私心,有私意在那里面搞鬼。只要你有私心、有私意在里面作祟的话,那你就成不了大事了。所以说在这里面,感应的道理,它就讲要无私心之感。
    五、懂得反身自省才能不断进德
    好,我们再来继续看下一条。
    他说:“君子之遇艰阻,必自省于身,有失而致之乎?有所未善则改之,无歉于心则加勉,乃自修其德也。”如果只是这样写,我们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其实我告诉大家,这一条就是在讲“蹇”卦。
    “蹇”卦就是《易经》的第三十九卦,我们先来看蹇“卦”的卦象,“蹇”卦的卦象是怎么样?它下面是“山”,也就是“艮”卦,上面是“坎”,也就是“水”的意思。“水”在“山”上,大家想想看,水在山上跟水在平地有什么不一样?水在平地,就是一直流,是吧?“盈科而后进”,到最后流入大海,流水就是这样。但流水在山上怎么流?因为山上它高,它是由高而低,而且它不是一马平川,它是要绕着山,由高而低,所以水在山上绕,那是非常麻烦的事。
    我在这儿问大家,我们看看在地表上的大河流。地表上的大河流能够通船的,一定是在平地上才能通船。你有没有看过在山上的船可以走的?我告诉你,在山上只能坐皮筏而已,为什么?水流太过湍急。所以说,水在山上走,那就是“蹇”。“蹇”是什么意思?就是“困难”的意思,难以行走的意思。大家看看,“蹇”卦它的《大象》传就说“山上有水,蹇”,大家要记住,因为它是下艮上坎,这个“坎”在《易经》里面,所谓“坎”就是指会流动的水。打个比方,像“雨”也是“坎”,“云”也是“坎”,那水呢?那不会动的水,像井水不算“坎”,像湖水不算“坎”,要河流才叫“坎”。所以说现在“山上有水”,就是山上面有河流,它说“山上有水,蹇”。一个有德君子——它说“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也就是说一个有德君子,看到流水在山上走得那么样地艰辛,他就要反省自己了,他说“君子以反身修德”。什么叫“反身修德”?他把流水在山上走得那么艰困,想象成就像一个有德君子在这个世道上走得这么样地艰难。大家想想看,走得这么艰难,我第一个一定反问自己,是不是我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我自己的品德不够好,才会遇到那么多的阻碍?如果想想,我并没有做错,是世道如此。世道如此,那你就要安贫乐道了。所以说,伊川在这里讲,君子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候一定自省于身,自我反省在自己身上,有没有因为我的过失而导致这样?如果有做得不够好的,我就改;如果无歉于心,我并没有什么错,那你就要加勉自己,通过这样来自修其德。
    我常常这样讲,有的人会怨天尤人,我在这儿告诉大家,连老天爷你都敢埋怨,怨天怨地,这种人我们就少跟他交往。有的人这样,他除了会怨天怨地,还会“尤人”。什么叫“尤人”?指责别人——指责他的长官,指责他的下属,指责他的同事……反正上面不对,下面不对,左右不对,从来就没有问他说我自己本身有没有不对。一个人如果老是去指责上面的,指责下面的,指责他的左右同侪,指责他的前后,从来就不检讨自己,那我告诉你,这种人你一定要尽早跟他分开,否则你会倒霉的。
    相反的,如果有这样的人,他碰到什么事情,他不是先去指责别人,而是先检讨自己,凡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一种人,就是有德的人,你要多跟他亲近,多跟他学习。如果你身边的人都是一流的人,你想当第二流都很难,对不对?孔子讲得很清楚了嘛,是吧?“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要“亲仁”。什么叫“亲仁”?要亲近有仁德的人。所以说,你身边如果有那一种懂得反身自省的人,懂得反身修德的人,你就多跟他接近,这是你要进德最快的方法。
    六、学为修身成德 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我们再来看下面,他说:“古之学者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今之学者为人,欲见知于人也。”哎呀!这个解释得太好了!
    孔子在《论语》里面不是有这样说吗?“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年轻人读到这一段,我就问他说,你怎么理解的?他说:“古之学者为己”,表示说古代的人自私自利为自己;“今之学者为人”,毛主席讲,要“为人民服务”啊,所以“今之学者为人”。我告诉大家,如果你读书是这样读的话那就完蛋了,全读错了!人家孔子讲的不是这个意思啊!什么叫做“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我们先来看看,孔子他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古时候的学者是非常地淳朴,他读书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什么?为了自己完善自己的德行,也就是说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仁义礼智”的美德这些善性,我怎么样通过学习把我“仁义礼智”这些善性的美德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叫做“为己之学”。那“今之学者为人”,在孔子那时候他也感慨,现在民风浇薄,现在的人读书不是为了把自己的品德修好,是“为人”。为什么“人”?为了学到些什么东西,好去跟人家炫耀,好去卖东西。卖东西,大家知道吗?大家看看春秋战国的时候,苏秦、张仪不是借着三寸不烂之舌,配个六国相印,就是这样。
    所以大家看看,人家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伊川扼要把它这样解释,说“古之学者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也就是说,希望那些天生就给我们的这些良知——“仁义忠信”,这种“仁义礼智”的善性,能够实得于己,这叫做“欲得之于己”。“今之学者为人”,他说为什么“今之学者为人”?“欲见知于人也”——想要得到别人的称赞,比如说你看我这首诗写得多好,这一手毛笔字如何?其实这个就等而下之。
    所以说,在这里就是要告诉我们,德行是根本,你这些知识、技能,那个是附庸,你不要本末倒置!你看看,像现在学习,一般的小孩在乎的是什么?考试是不是考满分,是不是在全班排前面。至于他自己生活起居能不能自己照顾,会不会主动帮爸爸、妈妈扫扫地,擦擦地板,整理家务,从来不考虑。
    所以我在这儿要告诉大家,我们现在的教育都颠倒了!孔子那时候早就讲了了,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你要把书读好之前,拜托,你一定要先“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先把这些做好了,还有时间你才去学文。我们现在是什么?前面这些统统不要了,只是去“学文”。“学文”是什么?对自己的德行没有帮助,这就误用了我们的聪明才智。
    所以《近思录》“为学大要”,就是要教大家要记住一点,先抓住一点——德行为本,文艺为末。你千万不要把它倒过来,变成以文艺为本,德行为末,这叫本末倒置。我们讲“为学大要”,不是要你去学历史是怎么演变的,有些什么什么事你去博闻强记,这些没有用!你要的是把古圣前贤——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这些前古的圣王——作为我们的表率,向他们学习,让我们的德行也能够跟他们一样的光明磊落,这才是重要的。
    七、求圣人之道是为学的根本
    所以,在我们结束了卷二之前,我想跟大家讲一下,就是伊川告诉他的学生的一段话。
    他说:“圣人之道,坦如大路,学者病不得其门耳。得其门,无远之不到也。”他说,圣人的大道——圣人之道,就像宽广平坦的大路一样,初学的人只担心上不了这个路而已,“不得其门”而上这个路,只要你能够得到那个门,上得了这个大路的话,再远你都可以到得了。
    那个门叫门径,老师要带你进门径。好,现在问你:“求入其门,不由经乎?”他说你想要进这个门,这个门在哪里?就是经由经书,你只有经由熟读经书,你才能进得了圣人的大道。
    他说:“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蔽,人人皆是。”伊川说,现在在研治经书的人可多了,但是都怎么样?就像买椟还珠一样,其实那个珠是最宝贵的,但是我们现在在研治经书的人,只是买那个装宝珠的木盒而已,把宝珠丢了不管它。宝珠是相当于圣人之道,外面那个木盒是什么?外面那个木盒就是指的一般的这种才艺。
    所以他说“经所以载道也”——经书就承载着圣人的大道。伊川说:“诵其言辞,解其训诂,而不及道,乃无用之糟粕耳。”骂得痛快!你只会念经书,然后还会去训诂它,但讲了半天,你会念,会句读了,还会说这句话、这个字、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代表什么意思,讲了半天,圣人的大道你提都不提到,大家看看这不就是“买椟还珠”吗?“珠”就是圣人的大道,你竟然都没去看,整天只说这个字怎么念,那个词怎么解释,只在那儿搞训诂考据,搞了半天,圣人大道碰都没碰到。那我问你,那你这样怎么进得了门,上得了圣人的大道呢?
    所以,我在这儿要跟大家讲,我们学《近思录》,就要懂得这一点。“为学大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什么?要学就是要从事于“为己之学”,这个“为己之学”其实就是用伊川在“颜子所好何学论”里面所讲的,就是“仁义忠信,不离乎心”,“仁义礼智”——上天给我们这个天生的善性,要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你千万不要去训诂、词章、考据那里,掉在那里。你掉在那里,永远都碰不到圣人的大道,那就跟为学之道大大地悖反了!
    谢谢大家的收看。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