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明德讲堂第七期之七:一个“止”字让你做好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李山 参加讨论

    主讲嘉宾: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李山先生
    明德讲堂第七期之七:“止”是一个总体目标
    接着文章就说“知止而后定”,你知道止于什么,也就是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在这儿“知止而后定”的“止”就是总体目标。有了这个总体目标以后就横下心来,定下心来,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安、虑、得,这就是儒家讲的一种修辞的方式,用一种排叠式的语句来强化,强化最终你的目标,你的目标定了你才知道怎么做,你要知道怎么做你就得安下心来找办法、找途径,要点就是:你得有一个总体目标。这句话具有极高的人生启迪意义。我们有的时候,忙了半天没头苍蝇似的,不知道干的是什么,学习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哭了半天不知道谁死了。没头苍蝇式的生活会很乱,经常忘了自我,人经常忘了我们自己,被各种事情牵着走。注意“知止而后定”,我们不说儒家的远大理想,就这几句话就能让我们的人生清晰。这就是格言的价值,提醒你,忙了半天干什么呢?所以你定了能静,静了能安,安了能虑,虑了能谋,这就是你的心理过程。要想干成一件事必须集中意志,集中精神。所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什么是虑的根本,从哪儿开始入手,从哪儿开始做,你得拿个大头脑,大方向,就近“道”了。我们儒家的伟大理想是什么,是止于治善,是亲民,是新民,是明明德,不要忘了这个。知道这个了,就知道根本在哪儿,然后围着它转,你就“近道”了。这句话说的很中肯。
    
    知止(资料图 图源网络)
    要明明德怎么办?怎么做,前面光说定了,定了就能安,安了能静,静了能谋(虑),谋(虑)了能得。所以怎么办?接着该讲次第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就是从远处说,你不是有伟大理想吗?你就老盯着天上,我们要“止于至善”。得把它揪回来,不要老是两眼望着天,还要从具体来做。这就讲条目了,从哪儿入手。儒家不是个高蹈的,脚不沾地的理想主义者。越是伟大的理想,越高,做事的角度就要越实。你要想明明德于天下,你得把你的国治好。要想把国治好,先把家治好,要想把家治好,先把你自己的身治好。这就涉及到一个人生大麻烦,是什么?是我们的身体。
    我们可以从更广大的范围来想一想,各种学术的思考对身体有不同的态度,佛家讲“臭皮囊”,我们要让道成肉身,转识成智,我们内心中、我们身上的这种念头在作怪,我们要伏它,我们要断它,要把欲望彻除掉。道家也是,人有欲望就会导致早死,道家说得很直接。儒家实际上对身体没有一定认为它不好,人身上有动物性,儒家是承认的。儒家讲的是调试它,节制它。人都有男女欲望,儒家说有婚姻,是一条通道,节制它。有钱有势到外面包二奶、三奶这就是欲望,结婚不是人欲,有男女之情不是人欲,但你没完没了就是人欲。
    比如“孝悌之道”就是身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不敢损伤。总而言之,身就是修身。当然在《大学》篇我们要注意它是对儒家总规模的描述,关于“身”它不可能掰开揉碎了说。但它涉及儒家思想里比较精要的东西,“欲修其身者”你怎么修身哪?正心。怎么正心?诚意。怎么诚意?要知好知歹,要格物致知,“致知在格物”。
    本文为腾讯儒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