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都邑 礼乐 金玉(3)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 李新伟 参加讨论

    陶寺礼天
    距今4000多年的一个春天,晋南临汾盆地中的陶寺,晨曦微露,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陶寺大城一片沉寂。东南城墙外一处特殊建筑内,陶寺的上层贵族们已经陈设好了石磬、鼍鼓、俎豆和牺牲,肃穆以待。这处建筑面向塔儿山,略呈半圆形,有三个圈层的夯土结构。第一圈的半径大约18米,第二圈大约有24米,第三圈大约为50米。在第一圈内,有12座连续的夯土台基,呈扇状排列,台基上起墙,森然壁立,墙间形成11道神秘窄缝。此半圆形的圆心处,是一个圆形的夯土台,站立在圆心,11道缝隙尽收眼底。东方渐白,贵族们躬身屏息,等待着一个庄严而神奇的时刻的到来。春日的朝阳终于从塔儿山顶喷薄而出,刹那间,一道灿烂的阳光从第四道缝隙中精准地射入这特殊的建筑,直达圆心。这道神奇的光幕照亮了贵族们兴奋的面庞,春分的太阳终于又回来了,“敬顺昊天”的通道顺畅无阻,“敬授民时”的权威安然无恙,鼓乐奏起,牺牲献上,“敬道日出”的仪式达到高潮。
    这是探源项目实施后,陶寺遗址新发现的“观象台”遗迹为我们提供的生动场景。以聚落考古学方法为核心的多学科结合的田野工作全面展开,极大深化了对这片史书记载的陶唐之地距今4300年至3900年社会发展的认识。
    2009至2010年的区域调查覆盖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确认陶寺文化时期遗址54处,分为三个区,中区以陶寺城址为核心,下辖6处中小遗址,是为“京畿”。北区有遗址28处,又分为东、中、西三组,各有中心性聚落。南区有遗址20处,先后以南柴和方城为核心。这些遗址表现出金字塔式的五级聚落等级结构,陶寺遗址高居塔尖,清晰反映了临汾盆地社会结构的高度复杂化。值得关注的是,现有资料表明,一些遗址可能具有特殊功能,或作为“驿站”,或作为“渡口”,或供应陶器,或提供石料,整个聚落群如同由强大的管理机制规划的政治经济有机体,每个聚落都扮演着相应的角色,发挥着适当的功能。
    
    陶寺早期宫殿附属建筑凌阴(陶寺考古队供图)
    对于陶寺遗址本身的功能分区的探索也有重要收获。传统的洛阳铲钻探和高科技辅助的物探不断揭示着深埋在黄土下的秘密。考古学家已经可以在原来一片空白的陶寺遗址平面图上标出早期小城、中期大城、东南墙外小城、中期西南小城、宫殿区、祭祀区、下层贵族居住区、仓储区、平民居住区、制陶作坊、石器作坊、蓄水池塘、主干渠、支渠??????一个精心规划的中国早期都邑正愈来愈生动地被展现出来。
    这片丰腴的土地的统治者是谁?端坐在陶寺宫殿中的王者是何模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掘的陶寺墓地大型墓葬已经为让我们目睹了这些王者的威仪。2002年,在陶寺辛勤探源的考古学家发现另一座陶寺文化中期贵族大墓IIM22。该墓长5、宽3.6、深7米,是陶寺文化已发掘的最大墓葬,在整个中国新石器时代墓葬中也属规模最大者。该填土内有被腰斩的青年男子一名,墓室未扰动部分出土随葬品72件,包括彩绘陶器8件、玉石器18件套、骨镞8组、漆木器25件、红彩草编物2件、猪10头、公猪下颌骨1具。其中青石大厨刀4柄,素面案板7块棺被陈列在棺南侧与南壁之间,厨刀下均有猪骨及其皮肉灰痕。10头整猪被一劈两半成20扇,堆放在墓室西部。彩漆柄玉(石)钺5件、玉戚1件倒倚在墓室东壁上。长约173厘米的漆杆1根,倚在南壁东半部。陶寺王者的威仪和霸气再次令学界动容,漆杆与天文观测的关系更引发热烈讨论。
    
    陶寺中期贵族墓葬IIM22,是陶寺文化已发掘最大的墓葬。(陶寺考古队供图)
    1926年2月25日,正在进行那次著名的晋南考查的李济到达临汾,不禁发出感叹和遐想:“临汾县(平阳府),这是一个勾起人们的历史遐想的城市——尧帝的古都!中国的读书人又有谁不熟悉这位伟大君王的种种崇高品德呢?可是,他究竟建造过一个雏形的城市没有?”目前的考古资料当然还不足以证明尧的存在,但在文献记载的尧的核心活动地区发现的都邑性城址、礼天设施和用具无疑为古史记载和考古学研究找到了新的契合点。考古资料远比有浓厚传说色彩的古史记载更丰富,为陶寺经济生活、等级分化和对外交流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多学科分析手段的应用,必将为我们揭开古史传说时代的重重迷雾,那个灿烂时代的真容一定比零星的古史记载更生动,更令人惊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