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一词,是历史上后一个朝代对前一个王朝皇宫的称谓。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宫的称呼,清朝统治结束后改称故宫。 紫禁城(资料图 图源网络) 紫禁城的建造始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永乐十八年建成(公元1420年)。它的营造,举全国之财力物力,汇天下之能工巧匠。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如果包括护城河,即是102平方米)。现在保留的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各类宫殿、房屋9千多间,有东西南北4个门。宫城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造型美观的72条脊的角楼(图2)。紫禁城外围绕有52米宽的护城河。宫殿总体布局外围高大坚固,内部对称规整,既有防范严密的防御功能,又壮观宏伟。它作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集大成者,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最高水平。 故宫角楼 紫禁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文化意义,体现了“皇权至上”的伦理思想。从规划设计上讲,它基本上是遵循宗法礼制的,故宫居都城中央,且继承了传统的宫城、内城、外城的三重城制度,“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五门三朝”,体现了儒家的理想和礼制;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在紫禁城建筑中也得到运用。 紫禁城内的宫殿沿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布局按“前朝后寝”古制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俗称“前三殿”)为中心,也是外朝的主体建筑,是皇帝举行朝会、大典的重要场所。这张照片是从午门进来以后的太和门广场(图3)。 太和门广场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俗称“后三宫”)为中心,是皇帝一家的生活区。乾清宫不仅是皇帝日常办公、召见官员、处理政务和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遇重要节日,也在此举行内朝礼仪和家宴。交泰殿是皇后节日接受朝贺的地方,平时贮存象征皇权的二十五方宝玺;坤宁宫在明代是皇后居室,到清代其正间及西暖阁连通为萨满教祭神的场所,东暖阁用做皇帝大婚的洞房(图4)。坤宁宫后面为御花园,也是宫内最大的花园。东西各有六座殿宇(俗称“东西十二宫”)相呼应,均为后妃居住之所。自明至清五百多年间,虽有部分改建,但总体格局基本未变。 皇帝大婚洞房 “紫禁城”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后,曾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及其后妃居住在这里,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1925年10月10日成立了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宫和清宫旧藏文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宫殿建筑群、古代艺术品及宫廷文化史迹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大型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紫禁城从建立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 1961年,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可以从政治的、科技的、审美的、历史的不同角度去研究它。无论从上述哪个角度去深入细致地研究它,都会令人感叹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情趣、思想、感情以及美学、哲学等理念,令人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兴趣和热爱。 昔日皇帝的生活离不开活动的场所,紫禁城内供皇室施政、居住、用膳、读书、娱乐、祭祀的场所——宫殿建筑群,和我们已经清点完毕的180余万件馆藏文物,成为我们今天了解皇宫内廷生活的实物资料。这些深藏宫中的精美珍贵的展品,曾经见证了中国古代庭院深深、宫禁森严的内廷生活的一幕幕历史场景及其沧桑变幻。现今,当它们再次展示于世人面前,犹如揭开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可以穿越时光,置身于充满神秘色彩的紫禁城,近距离地领略和感受中国古代宫廷生活的尊贵典雅、精致奢华,以及艺术情趣和文化品位,进而对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陈丽华 本文摘自《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