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彭林:礼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主干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26国学网 张健 参加讨论

    
    
    清华大学彭林教授
    礼乃传统文化之核心

    “中华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传统文化是礼乐文化,通常称为礼。儒家文化之主干为礼乐文化。自古以来,礼乃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理论层面,若未触及礼之特性,便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在实践层面,若未继承传统礼仪的合理内核,弘扬中华文明便流为一纸空话。”彭先生说:“中国人的理想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有权威的文字表述在《礼记》的《礼运》篇中。国家的典章制度称为礼制,建立一个好的国家制度,叫‘制礼作乐’,若这个制度不好,就叫‘礼崩乐坏’。”
    彭先生说,礼有形式和内涵两大要素。形式或称仪式,是为表达礼的内涵服务的,内涵是礼的灵魂,是制定仪式的依据。举行某个礼仪,选择何种场合、穿何种服饰、摆放何种器物、走什么程序、说什么语言?其背后都有深刻的寓意,而非随心所欲。礼的外在形式比较直观,易引起注意,而礼的内涵却难以把握,易被人忽略。而礼一旦失去内涵,仪式再完美,也无实际意义。
    彭先生说,礼的主旨是培养人的博爱之心。爱,是人类最高尚的道德,诸类宗教,皆以爱号召,以爱为榜样。而儒家对爱的提倡,不亚于任何宗教。孔子希望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他看来,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境,而是可以逐步接近的理想社会。而走向大同的途径,则是培养人的爱心。培养人的爱心,要从孝敬父母开始,所谓“百善孝为先”。孝行离不开礼,从父母饮食起居到生老病死,每个细节的体贴关照,都要通过礼来体现和落实,只要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这样做了,并且代代相传,大同世界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在中国文化里,也属于礼的范畴,《礼记·月令》有记载:“春天不得伐幼树,不得扑捉怀孕的母兽,不得掏鸟窝等应保护自然生态。”这些符合道德理性的规定,是以礼的形式向社会公布要求全民执行的 。
    人与人如何相处?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如何彼此称呼?如何谈话?如何表达尊重?参加正式活动如何安排席位?如何行、走、坐、卧等,都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一书由多篇关于这方面的规矩,同时也记载了国家之间、贵族上层人士之间的交际礼节。
    人生是漫长的,但关键之处只有几步。在人生的关键点上,寓教于礼,通过人生礼仪来进行人生教育,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特色。如为满20岁的男子举办成人礼,教育孩子从此负起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孩子结婚时参加婚礼,教给他们懂得“合二姓之好”的道理,亲人逝世后举办丧、祭礼以示哀思,教育后人慎终追远等 ,让年轻人在学习践行礼的 过程中涵养德行,变化气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