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志浩 昨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了一个关于网络问题的会议。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上,也不会关上。外国互联网企,只要遵纪守法,咱们都欢迎。 看到这里,小编的心理不免有些澎湃,因为咱们国家的进一步开放,绝对是件好事。且不说有利于中国吸收国外的互联网科技,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咱们个人来说,海淘商品、看个大片,也会方便不少。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开放,感受一下这些开放后带来的盛世气象。看看这一次次的中外交流,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汉:打破封锁,凿通西域 因为中原地区的环境相对封闭,往南是群山绵延的山地,往东是海洋,往西是高原,往北则是虎视眈眈的游牧民族。所以,上古时期的中国文明与外界交流十分有限,而且也缺乏记载。尽管如此,有限的开放也为中国和周边国家带来了极大的正面影响——大约在四千五百年前,小麦已经从原产地西亚传入中原;最晚在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布匹、竹制品最远已经销售到中亚。 小麦如何传入,已经不可考证。巴蜀地区的商品通过什么渠道西传,也无史料可稽。但是通过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对外交往是非常有意义的。到了西汉,中国的高层对外界依旧所知甚少。在与匈奴的作战中,汉朝逐渐开始了解到,在陇西(今甘肃东南部)以西,越过河湟谷地,还有着另一个世界,她名叫西域! 但是,匈奴早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征服了汉朝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并且通过军事手段让西域各国臣服,等于说,汉朝处于匈奴的封锁之下,无法向西部拓展。 西汉早期形势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此时的外部世界,被称之为希腊化时代。因为公元前四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明的影响力已经西到罗马,东到印度北部。战争的灾难伴随着商路的开通,在带来痛苦之后,交流与贸易让各国收益。比如印度从希腊手里学到了雕塑技术,让佛教从此有了佛像;富庶的埃及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粮仓,并且在帝国瓦解后,继续与欧洲各国进行粮食贸易。 印度早期佛教雕塑都有浓浓的“希腊味”(资料图 图源网络) 终于,在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继位没多久的青年汉武帝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派遣自己的侍卫张骞,带着一百多位随从和一位匈奴向导,越过匈奴的封锁,出使西域各国。并且联合已经西迁到大夏国的月氏,对抗匈奴。 在这一决策下,东方的超级帝国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在经历了十年囚禁、三年离乱之后,原本一百多人的使团仅有张骞和向导堂邑父两人回到了汉朝的首都长安。 尽管,张骞并没有完成当初汉武帝交给他的外交使命,月氏人并没有同意联合起来对抗匈奴的提议。但是,张骞将一份报告呈给了汉朝政府,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和物产。接下来的数十年里,中国人掌握的信息量几乎是呈指数级增长,各种关于西域各国的消息接踵而至。同时,中国的文明昌盛也受到西域各国的仰慕。 张骞出使西域(资料图 图源网络) 到了公元前121年,汉朝已经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获得了数次大战的胜利。为了突破匈奴的封锁,汉武帝将目光放在了河西走廊上。从这年春天开始,霍去病率领军队针对河西走廊的匈奴军队进行了两次大战,史称河西之战,将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切断了匈奴和西羌的联系,彻底打通了与西域各国交流的通道。 从这个时候开始,丝绸之路可以说正式开通,中国和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贸易、交往日渐频繁。葡萄、石榴、黄瓜、茄子、菠菜、萝卜等农作物先后传入中国,并且一步步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中国的丝绸、药材、陶瓷、金属制品等等也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 交流和开放促进了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的进步,让汉朝的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到了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中国的领土往西拓张到葱岭,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往北更是彻底降服了骄横百年的匈奴。 日本人绘制的汉朝影响力范围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且此时恰逢希腊化的风潮退去,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除了中国文化的输出,西方的优秀思想文化也开始进入中国。到了东汉时期,人们已经知道西方有一个同样强大的罗马国,并且对罗马国的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带来了造塔技术,让中国传统建筑的“高度”得以上不止一个台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