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恭贺新年:说“年”解“岁”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章黄国学丨ID:zhanghuangg 张祎昀 参加讨论

    文/张祎昀
    年节是我国最为隆重的节日,算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正主儿”,但什么叫“年”呢?“年”是时间概念,也是计时单位,《尔雅·释天》记录了上古对它的称呼:“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先民直到周代,才确定了“年”的称呼,而“岁”与“载”也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之中,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这位“正主儿”的几个“分身”——“年”、“岁”、“载”。
    
    恭贺新年(资料图 图源网络)
    1、“年”与“过年”
    ——人间正道还是吃
    我们说到“年”,总会想到故事里那个被吓跑的怪兽,其实,从文字来看,“年”不但不可怕,而且还让我们流口水。
    《说文·禾部》:“年,谷熟也。”时间的流逝与谷物成熟有什么关系呢?孙炎解释《尔雅》说:“取禾一熟也。”古时农业水平低下,谷物大约一年一熟,因此用来计时。
    不过谷物虽然准时,却不一定丰收,《谷梁传》释“有年”为“五谷皆孰”,可见“年”算是农业生活中的大喜事,这一点也反映在古文字形中:
    
    甲文、金文、小篆:年(资料图 图源网络)
    虽然小篆构字“年”为形声,但甲金文中“年”皆为会意字,能看出“人”背负“禾”的情态——甲文“禾”远大于“人”寄寓着对嘉谷丰成的期望;而金文中的“人”似在跑动,说不出的欢脱,无不表现着先民对于农业的深厚情感。情感归情感,我们今天可以用“年”称呼这个好吃的节日还要感谢同为“吃货”的周人。
    周是典型的农业人群,周朝的始祖后稷是尧时的农师,其母姜嫄为有邰氏,乃是神农氏姜姓部落的一支,而《诗经·大雅》中两篇周族史诗《生民》、《公刘》都称颂先祖开荒种地、授民树艺的事迹,可谓对土地爱得深沉。或许因为重视,周人同时也是上古最热爱吃喝的族群——他们至礼要吃喝,“庭实旅百”是把各种菜品陈列待客的大礼,庄公二十二年传曰:“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晋文公也因受此礼而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他们祭祀要吃喝,《礼记·郊特牲》载“殷人尚声,周人尚臭”,周人认为美酒与食物的香气最能取悦天神,所以在祭祀时还有模拟神明吃喝的做法;他们治理国家也要吃喝,《礼记·王制》载:“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周人之前,几代祭祀供品各有各的讲究,而周人觉得都不够,要一起来!比较起来,燕礼有吃有喝,飨礼不吃不喝,食礼只吃不喝,周礼综而合之,岂不美哉?
    周人战胜了在吃喝上朴素的殷人,将自己最重视的“年”定位计时单位后,年“谷孰”的本义就由“稔”字承担,而段玉裁注释“稔之言饪也”,正是造就了丰收之后吃吃吃的完美循环——吃货们年夜饭吃得香可不要忘了给年定名的周人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