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分阶段明确不同阶段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传统文化该怎么教、如何学,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热议的话题。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任祝安顺接受未来网记者专访表示,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从了解、认知到理解再到理性认识最后到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要避免出现之前的“死记硬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传统知识。 传统文化教育推广难 面临内容、师资、融合三大难题 作为中华书局副编审,祝安顺全程参与了《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的编写。在编写过程中,祝安顺发现,从总体上看,传统文化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大众对传统文化教育普遍认可,教育界、文化界学者也在积极参与。从开展情况上看,由于取消了小升初考试,教育经费增加的原因,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展较普遍。从形式上看,关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形式多样:北大哲学系乾元国学班、吴鸿清在甘肃省天水市创办的 “伏羲班”、王财贵的私塾、书院、学堂读经教育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祝安顺称,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分歧巨大,途径迥异,成效难测;同时还有师资不足、内容不一、目标不清等客观原因存在。此外,经典教育与学校教育难融合也成为很多一线教师向他反映的焦点。 作为多年研究传统文化教学的专家,祝安顺认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要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又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传统文化教育合力。传统文化教育除了依托学校教育之外,加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也是传统文话教育推广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