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重视的友情对方却不看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网友:大概就是杜甫对李白的感觉吧……”近来,李白和杜甫因为这样一个问题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 知乎截图。 有网友指,杜甫有多首赠李白的诗,但李白却只有一首《赠汪伦》。李白成了“网红负心汉”,事实真是这样吗?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其实李白与杜甫是有相互赠诗的。就流传到今天的资料来看,杜甫赠李白的诗有十几首,李白赠杜甫的诗“起码明确的有三首,疑似的有一首”。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至天宝四年(公元745年)间,李白与杜甫相遇并同游。记者梳理李杜间赠诗发现,现存的李白赠杜甫之诗都创作于这一时期,同时杜甫在这时期也有诗作赠与李白。 这期间,李杜两人互有赠诗往来,传世至今的、这两年间的二人互赠诗作数量也大体相当。这以后,杜甫仍有赠李白诗作,却并无李白回赠的诗作传世。 对此,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告诉中新网记者,诗人之间互相赠诗、写诗其实是“一个大的传统”。“文人之间,大家很渴望表达一下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包括对某个人的见解。但回复不回复又是另外一回事。” 她举例称,如果后辈给前辈写诗,“就不完全是你写一首我就要回一首”。“唐代这样的情况不少,像李白和孟浩然就是这样的关系。” “李白对孟浩然非常崇拜。孟浩然比他大十几岁。李白曾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赠孟浩然。”但就流传下来的诗作来看,孟浩然鲜有对李白的回赠。 “而孟浩然对张九龄又类似李白对孟浩然的感情,因为张九龄又比孟浩然大上十几岁。孟浩然写‘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送给张丞相,希望张丞相对我如何如何。”蒙曼说。 因此,杜甫和李白间的诗文往来也“属于这种情况”。“李白明显比杜甫大,李白成名明显比杜甫早。杜甫当年是非常崇拜李白的后辈,所以他当然给李白写的多,李白回他的少。” 但同时,蒙曼也强调,并不能据此就说杜甫是李白的“粉丝”。“我认为他们俩是真诚地讨论。杜甫在精神上从来没有矮化过自己。他在给李白的诗中写‘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是要讨论文章。而且他跟李白的文艺见解并不一样。李白自喻为谢脁,杜甫却认为他更像庾信和鲍照。杜甫远比一般的粉丝要深刻。” 戏剧中的李白形象。中新社发苏丹摄 此外,蒙曼还指出,性格上的差异也在诗人交往中有所影响。 “李白是一个飘飘欲仙的人。他看到自己的多,看到人间的少,当然看到朋友也会少一点。他一直在自我表达,像‘我是多么伟大’、‘别人应该怎么重视我’、‘他不重视我他怎么不对’,另外就看神仙过什么日子,要跟神仙一起遨游世界。而杜甫更关注人间现实,两人有某种精神上的鸿沟在。”她说。 和李杜的状况不同,白居易和元稹就是那种年龄相仿、性格相近诗人的典范。“元稹和白居易两人唱和不断。元稹有诗就写‘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如何。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意思是信一来,元稹还没看信眼泪就先下来了,把家人吓坏了;后来觉得不会是什么大事,一定是得到白居易的信了,只有他的信才能引起元稹如此激动。” 教材中的杜甫形象。 当然,影响诗人之间友情的不会只受年龄、性格这两个因素影响。蒙曼说:“像王维和孟浩然,虽然他们是同时代的人,彼此间没有那么大的身份差异,甚至王维年龄更小一点。但是因为王维的官更高,所以孟浩然对他是有所倚仗的。” 而王维却有大量赠与裴迪的诗作。王维为什么会给裴迪写诗?蒙曼认为,就是“因为他们俩住得近”。“他们俩一块隐居。每天就是一块喝酒聊天,当然诗人喝酒聊天,说的都是诗,你给我写一首,我也给你写一首。孟浩然离得远,就不一定要特意回复了。” 除此之外,还可能有一些客观因素导致今天我们认为李白未给杜甫回诗。于赓哲告诉记者,现在没有证据表明,杜甫所有的诗都已经寄到了李白那里。 “古代平民之间互相通信是很困难的,这除非有大家共同认识的人来捎信,或者有商人愿意帮你带信。唐代并没有完善的民间邮寄系统,所以写的诗往往可能是自己欣赏,或者可能给旁边人看一看,不见得真正能到达对方的手中。”他说。 于赓哲还指出,今天大家看到的也只是流传至今的诗作。“李白与杜甫的诗作都有很多没有流传下来,在没有流传下来的这些诗当中是否有两人的往来诗作还不知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