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陈子昂的纵横家思想与风格(3)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王振星 参加讨论

    
    从唐至清末,关于陈子昂的人格历代研究者争论纷纷,毁誉不一。陈子昂死后,卢藏用在《陈氏别传》、《陈伯玉文集序》中,对其人品作了很高的评价,说他有“大名,而不以矜人”,“刚断强毅”,重交友。直到五代时期人们对其人格仍是倾慕与肯定的。但从北宋至清末,有关诗人是“忠唐”还是“党周”,是“不贰之臣”还是“不知节义廉耻”的谄媚之徒,成了喋喋不休的焦点论题。由于陈子昂依附武周集团,在李唐王朝与武周集团之间,人们一以贯之地把封建正统论作为衡量诗人人格的标尺,具有浓厚的封建政治伦理色彩。从“五四”至今,虽然摆脱了以封建正统观评人的桎梏,在不同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对诗人的人格评价不断进步、深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以诗人复杂的思想意识作为理论依据,细致地多角度地揭示其人格面貌,还尤待于进一步拓展。在这里,我们不妨用纵横家的思想来观照其人格。
    纵横家的哲学依据是阴阳转化论,他们把自然界阴阳转化生万物的理论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用阴阳来区别社会事物,从而产生“变动阴阳而利导之”的功利性的社会观。《鬼谷子·捭阖》曰:“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人生的追求归根到底就是使自己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就是变动阴阳,因势利导,促阴转阳,最终使自身变阳。《鬼谷子》把这种促阴转阳的努力称之为“捭阖”,即“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为此,纵横家要求把握阴阳趋动的时机,他们对“时势”的尊重,远远超过战国其他诸家,所以《战国策》中明时审势为“百事之长也”、“百世之一时也”、“此百代之一时也”、“时不可失”的议论,比比皆是。纵横家们认为“时势”如何,关系着进退、事情成败,乃至国之存亡。而有利的时势却又难遇,因此他们注意审时度势,待时而出。加之他们争逐名利的人生哲学,这都在陈子昂的人格上烙上难以抹去的印迹。他不时地叨念着“遵养晦时文”的话语(《感遇》十一),以便养晦待时。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载,麟德元年底(664年),武则天已垂帘听政,“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683年,高宗死后,武则天以皇太后身分临朝称制,连中宗、睿宗也得仰其鼻息。至此陈子昂已登第三年,诗人为登上仕途,明辨时势,第一次诣阙上书,就热烈拥护武则天执政:“皇太后又以文母之贤,协轩宫之耀,军国大事,遗诏决之。唐虞之际,于斯盛矣。”(《谏灵驾入京书》)不久,陈子昂守麟台正字,后升任右卫胄曹参军。他先后上《为乔补阙庆武成殿表》、《为百官谢追尊魏国大王表》、《谏用刑书》和《答制问事八条》、《谏刑书》、《上益国事》、《上蜀川事》等,虽论列国家大事,勇敢地指陈时弊,但又无不在颂扬武则天。如此,陈子昂由近臣而变为武则天的宠臣顺理成章。
    特别是陈子昂为武则天登基称帝不停地上表献颂。690年,武则天称帝时,他接连写下《上大周受命颂表》、《大周受颂四章》,开口“圣母神皇陛下”,闭口“陛下至圣大明”;不是“今天命陛下以主,人以陛下为母”,就是“陛下不应天,不顺人,独高谦让之道,无所宪法,臣等何所仰则,敬冒昧万死固请”;并把天上的云,地上的鸟都作为劝进祥瑞,所谓“非我天子,庆云谁昌”,“非我圣母,庆云谁光。庆云应矣,周道昌矣!”陈子昂可谓诚心地大献颂词。联系纵横策士们明时而趋利的特征,陈子昂依附武周集团,以实现自己的王霸大志,是别无选择的。从纵横家的立场看,这是审时明智的抉择。而纵横家为博取功名,往往朝秦暮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太注重建立做人的准则,也无须建立真理的信念,也不必履行政治道德的原则,苏秦就以不信、不廉、不孝之臣自命。[14]少学纵横术的陈子昂也必然受此濡染。我们从纵横家的思想逻辑看待陈子昂,其言行又显得自然而然;其人格多表现为纵横策士的品格特征,是其思想使然。后世对他的嘲笑和谩骂皆脱离了陈子昂自身内在的思想基础,未免苛求于他,是不公允的。
    
    关于陈子昂诗文的具体问题,前人已多有论述,但战国纵横家文对其创作的影响却鲜有论及。在此,我们考察一下陈子昂诗文的纵横家风格。
    战国纵横家重计、重时、重利,思想敏锐,长于辩难。他们在游说前往往明了形势,讲求捭阖,做到成竹在胸。因此他们的游说辩辞高瞻雄视,气势非凡;文象恢宏廓大,文情激越挥洒,文势奔放跌宕,显示出劲健的阳刚之气。如《秦策一》“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苏秦始将连横”、“张仪说秦王”章;《齐策一》“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章;《楚策一》“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章;《赵策一》“苏秦说李兑”,《赵策二》“苏秦从燕之赵”章;《魏策一》“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章;《韩策一》“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章;《燕策一》“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章,等等。这些都是刚健文风的佳作,构成了《战国策》刚健文气的主流。故清人朱鹤龄《战国策钞·序》说《战国策》文“雄深峭健”;清人张士元《书战国策后》也说《战国策》文“质健”。陈子昂爱鬼谷之学,曾纵横燕楚,而张仪、苏秦对鬼谷先生的课业最为精通,《战国策》中张仪、苏秦的说辞虽多为后辈纵横家拟作,却都是典型的纵横家文。可以说《战国策》雄深劲健的文字对陈子昂诗文的刚健风格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而强烈的功名心和自负情结就是沟通战国纵横家文与陈子昂诗文的气势和力量的基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