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出奇制胜。 孙子十分重视谋略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认为'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为了以谋略'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方面将领要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和领导水平,做到'静以幽,正(严正)以治','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因利而制权',另一方面君主要放手让将领去发挥自己的才干治军用兵,发号施令。孙子说:'将能而君不御(不从中牵制)','君命有所不受'。只有这样,才不会错过战机,导致失败的局面。还有,中国谋略的关键在于一个'奇'字,用兵要正奇结合。孙武说:'战事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老子也说:'以正(光明正大的无为的方法)治国,以奇用兵','奇'字典型地反映了炎黄子孙重计谋的特点。'兵以诈立'是奇,出敌意外是奇,变幻莫测是奇,将计就计也是奇,在实际作战中,'奇兵'要建立在一定的预测的基础上,不可一味出奇,否则,会被敌识破和利用。所以,正兵与奇兵要结合,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转化。李世民就说:'吾之正,使敌视以为奇;吾之奇,使敌视以为正'。 因敌制胜,求之于势。 孙子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应当'因敌而制胜','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又说:'善战者,求之于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此随机应变和用势之策应当考虑:(一)组织好自己的队伍。队伍的编制要严密,指挥要统一,但在关键时刻又要授权部下,临机处置,灵活作战。孙子指出:'凡治众如治寡,分数(形成各级组织)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号令一致)是也',又说:'纷纷纭纭,斗乱而(自己)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阵形圆满)而不可败也',可见,孙子要求军队成为'实'的团体,步调整齐,军纪严明,遇乱不乱,遇敌不散,这样兵势就操在自己手里了。(二)鼓足士气。孙子之'佚能劳之,饱能饥之','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投之亡地然后存,置之死地然后生'等都是针对士气而言的。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必须想方设法笼络人心,鼓舞士气,使士兵'可以为之生,可以为之死'。(三)杂于利害。因敌制胜,应当考虑正反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决断,以免失之偏颇,反为敌所诳。孙子说:'先知迂直之计者胜',迂直之计即:能从迂中见直,直中见迂,不利中见利,利中见不利,并且善于化弊为利。(四)利用地势弥补兵力不足。孙子对地理与军事的关系叙述得十分详细,他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还说:'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险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孙子具体地指出:'高陵勿向(别仰攻),背丘勿逆(别攻击背靠山丘的敌人)','绝(穿越)山依谷,视生处高','绝(横渡)水处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如此等等,孙子几乎对每一种可能遇到的与地理有关的问题都作了交代。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从理论的高度系统地总结了各种地形,分为'通'地(四通八达之地)、'挂'地(易去难回之地)、'支'地(于敌于我都不利之地)、'隘'地(关隘重地)、'险'地(易守难攻之地)、'远'地(双方都不宜前往挑战之地)等六种类型,尔后,又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围地'(前险后窄之地)、'死地'(无处可走之地)、'衢地'(畅通无阻之地)等九种可能遇到的境地。以上,特别是通地、隘地、衢地值得军事家们深入研究。 在现代战争中,通地就是指战略要地,如重要的国家、大陆、河流和岛屿等。从世界范围来说,土耳其、波兰等国家属于通地,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波斯湾是通地;从中国范围来说,徐州、郑州、锦州等城市属于通地,安庆、杭州、上海也是通地。通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可以自由地调遣部队,攻守自如;二是粮草给养十分充足。而隘地属于易守难攻之地,如中国的南京市、四川省和山西省。所谓的衢地既可以理解为通地,又可指战役战术要地,如制高点、桥头堡、渡口和交通枢纽等。 我们西方也有类似于孙子的通地说和衢地说的'心脏地区说',代表人物是麦金德(Mackinder1861-1947)。基于大陆国家马其顿打败海洋国家雅典,罗马战胜迦太基,以及英国在现代的衰落,麦金德认为陆权比海权重要。他把欧亚大陆和非洲合称'世界岛',与周围岛国合称心脏地区。东欧为通向心脏地区的大门。他说,如果德国与俄国联盟,或德国征服俄国,则奠定了征服世界的基础。由于海权国家无法进入心脏地区,使得心脏地区边缘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德国等大陆能获得和平安宁。除此之外,西方还有海权说和空权说。海权说的代表人物、美国的马汉(Mahan 1840-1914)总结了英、日、西班牙等国称霸世界的历史,认为'海上交通线是一个国家实力和战略的最为重要的独一无二的因素'。一个强国应该控制海上的贸易,建立海上基地,牢牢地掌握制海权。丧失制海权,国家的经济将被扼杀。'战争最终不是战斗而是实业',故应通过制海权保护本国的经济贸易。如果制海权受到威胁,就必须进行海上战争。此时,应集中力量摧毁敌人的一切战舰,给敌人的海上力量以致命的打击。马汉的海权主义给老罗斯福政府很大的影响。另一个用势学说便是意大利少将杜黑(Douhet 1896---1930)的'空权说'、'空军制胜论'。他极早地预见了空中战争,认为在未来战争中制空权绝对重要,'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丧失制空权就是失败'。因此,杜黑主张加强空军威力,大力发展航空工业,在实战中,集中使用空军力量,不仅打击敌人的前线阵地,而且攻击敌人的后方,以破坏敌国的工业、挫伤敌国人民的斗志。他的这种空权主义理论极大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上可见,孙子的战略战术与西方的学说是有相通之处的,不过,差异也是明显的,如: 西方人更强调以会战为中心,强调实力和综合国力;而孙子避开会战,强调避实击虚; 西方人更重视用兵之'快',而孙子更重视用兵之'奇'; 西方人看重兵种、武器的作用,而孙子在这方面没有论述; 西方人古代主要运用骑兵,兵员少,机动快,补给容易;而中国人主要依靠步兵,兵员庞大,难以真正快速地机动,粮草供应非常困难,所以,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科林斯宣读论文完毕,谢伟思、文森特分别就吴起、孙膑的军事思想与孙子思想的联系和比较作了报告,以后三天,马歇尔、威斯特摩兰、艾森豪威尔、史迪威等就孙子兵法在当代的运用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对此作了深入的报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