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泰山的祭祀与封禅:对中华精神的敬畏与感恩(2)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泰山:西周礼乐文明
    泰山,何以成为封禅的圣地?学者多认为,封禅理论主要来自山东半岛,儒生和方士都是积极主张者,而泰山在齐鲁大地的崇高地位因此确定。自然的原因也是泰山的高耸,确实强于他山。西晋袁准就说过:“夫洛阳者,天地之所合;嵩高者,六合之中也。今处天地之中,而告于嵩高可也,奚必于太山?”后世的这种质疑对于历史几乎没有意义,重要的是理解。泰山的崇高地位,显然不仅仅因为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文化高度。看看春秋战国思想家们笔下泰山,就知道泰山的高大获得了共识。
    泰山属于鲁国,而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不仅是鲁国文化的奠基人,更是西周文化的代言人。周公有功于周朝,而周公的制礼作乐正是周文化的代表,“敬德保民”正是周公思想的精华所在。西周以小邦取代大国殷商,如何治理天下,是周初的当务之急。周公用敬德保民、制礼作乐取代殷商的天命观,正式划开了商周历史的分水岭。“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参与者,孔子对泰山的推崇让人联想到周公。周公对于西周的巨大无比的贡献,赢得了孔子的推崇,大约因此也受到后世的尊重。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鲁国也陷入同样的混乱。季氏“八佾舞于庭”,孔子的反应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同样是季氏,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而孔子的说法是泰山之神不可能接受季氏的祭拜,因为泰山只能接受鲁国国君和周天子的祭拜。《封禅书》的说法和解释是“及后陪臣执政,季氏旅于泰山,仲尼讥之”。虽然如此,在孔子眼中,鲁国依然是中国最理想的国度,孔子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显然,鲁国即使不是最理想的国度,至少也是最接近理想的国度。孔子把鲁国与周公和西周的文明联系起来,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而梦不见周公,则让孔子不安。
    周公不仅在政治上有功于周,而且在思想上有功于后世。孔子一方面认定鲁国是自己的父母之邦,另一方面也承认周公是自己的思想源泉。夏商周三代,文质搭配各有特点,孔子认为,西周是最佳的,称得上是“文质彬彬”。而西周的关键,就在周公。唐朝皇帝的一份诏书,是这样评价周公的:“爰始姬旦,主翊周邦,创设礼经,大明典宪,启生民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重点表彰的,即是周公对于周礼创设的贡献。
    孔子是周公思想的继承人,更是儒家的创始人。如果说周公主要是政治家而兼及思想家的话,那么孔子的政治生涯是有限的,孔子的光辉几乎完全在于他的思想家身份。周公的成功,一方面表现在政治上辅佐成王,另一方面则是礼乐制度的创设。而孔子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了儒家的思想体系。
    从孔子讥讽季氏一事看来,孔子一定是把祭祀泰山看作周礼的一部分,季氏旅泰山如同“八佾舞于庭”一样,都是非礼之举。那么,封禅泰山是否可以看做是孔子礼乐思想的一部分呢?过去论者甚少。孔子对齐桓公尊王攘夷十分肯定,并且主张祭神如神在,封禅泰山可以看做是孔子礼乐思想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如果用一座山来代表,那就是泰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