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大思潮的互动下进行当代新形态儒学的建构、发展
| 在20世纪形成的以激进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与各种西化思潮构成的三分天下的局面延续到了21 世纪,具体表现在社会思潮上就是新左派、文化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在哲学领域就是马哲、中哲、西哲的三大学科。当前“西潮”大涌,全面渗透到各个方面;“马潮”借政权力量,勉为其难地发挥者意识形态功能,在学术上呈现假繁荣;文化保守主义多以在民间的方式,在学术界也有同情,越来越表现出对别的潮流的统摄意识。其中“马潮”在全面引进“西潮”的同时也进行着限制,而对传统文化则是吸取以培本固体,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在20 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各种西化思潮是从对立方向在历史的裂变中撕裂了中国文化乃至中国人的精神、心理,但是现在又有了从对应方向进行弥合的趋势,这是世界范围的冷战意识形态对立结束之后的历史必然。 由于在中国现代史上,文化的冲突与政治斗争曾经混为一体,在二、三十年代,发生了大裂变,分裂为以国共两党为导向的文化发展倾向。1949年以后,造成了大陆与港台的政治分立与文化对立:大陆信奉西欧古罗马——德意志传统的马克思主列宁主义,代表了现代、西方文化的一大阵营,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墨家、法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感情态度有所继承,也不自觉地在深层保留着儒家文化的某些影响。大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批判和研究,基本上延续了五四是激进反传统思想方式,完成战争儒学之外,以近代的西方理论批判儒学,整理历史文化传统,有过“左倾”的过火、自侮、自毁言行,造成了许多人为的破坏、混乱,对海外另一路向的西方思潮激烈反对,坚决否定,所以在整体上站在一个极端。 港台多受古希腊——欧美传统的影响,崇尚自由、民主,贵族倾向,也代表了西方现代文化另一大阵营。同时,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家传统的忠孝仁义、礼仪廉耻等,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情感态度上更传统一些。现代新儒家在海外是民间立场,以传统儒学道德人文精神为担当的,与港台官方在文化路向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在人格思想上又是独立自足的,没有受制或依附于政治。他们在西方多元思潮的包围中,在历史割裂无根,现实隔绝无土的情况下,以个人生命能量和思想的力量,超越时空地搞出了现代新儒家思想文化体系,把传统被割断的脉流给接续上了。但由于大陆与港台乃至冷战两大阵营的背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偏向,对49年以后大陆的历史变化不认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另一路向的西方思潮激烈反对,坚决否定,所以在整体上站在另一个极端。 两极性的对立如: 批判为主的继承←→传承为主的批判 唯物主义←→心性论 政治革命←→人文精神 社会改革←→人生修为 无神论←→宗教性 外王过度而内圣缺乏←→内圣充盈而外王无功 …… 在这两极面对面的时候,笔者的态度是顺势扬波,对20世纪两极性的对立有全面的认识,客观公正地检讨各自的利弊得失,寻求二者的融通结合,尽可能地吸收各自的长处,在冲突中以民族传统文化的本根作为基础,探求中国思想文化的出路,进行文化建设。 当代新形态儒学建构、发展是多元文化冲突融合的过程,必然要以文化保守主义的姿态处理儒学与西方自由、民主和马克思主义这两大路向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具体在中国就是儒学与自由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激进主义)的关系。儒学的重构是多层面的,自然不应忽视或取消结合马克思主义这一层面的工作 |
|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